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二大常见癌症 预防性疫苗和筛查结合是最
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曾璇) 5月11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举办的“科学与传媒对话”——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科学报道媒体研讨会在京举办。会上,致力于宫颈癌防治及疫苗研发的专家学者们,以专题报告结合圆桌讨论的方式共话宫颈癌防治、HPV疫苗疗效与选择等热点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副主任赵方辉做了题为《WHO对于全球宫颈癌情况的关注及相关措施介绍》的报告。他指出,WHO的基本立场为“宫颈癌和其他HPV相关疾病是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建议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已经上市的三种疫苗(二价、四价、九价)均为预防性HPV疫苗,对HPV感染及相关疾病不具有治疗作用;对未发生性生活的女孩进行接种,将获得最佳的预防效果;已经上市的三种HPV疫苗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柳叶刀》亚洲执行主编王辉介绍了该杂志的“健康、公平与女性癌症”系列专题内容。系列报道称“如果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30年时宫颈癌年新发病人数增加至少25%,超过70万/年,且多数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因此呼吁由国家主导、国际社会携手努力,用强有力的政策承诺和大量财政物力投入,以确保到2030年,70%的女孩(9-13岁)接种HPV疫苗”。她同时进一步指出,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二大常见癌症,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我国女性宫颈癌的重要病因。每年我国宫颈癌的新发病例达到10万例左右,占世界新发病例的四分之一,其中HPV16和18是我国宫颈癌的主要致病病毒型别。随着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年龄年轻化,近十几年来发病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此类疾病负担不容忽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胡尚英对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数据进行了汇报及解读。她表示,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高峰集中在40-59岁,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针对宫颈癌有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是HPV疫苗接种、健康教育;二级预防是宫颈癌筛查、癌前病变治疗;三级预防是宫颈癌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主任魏丽惠表示,在9-45岁女性中,疫苗安全性良好;在18-45岁女性中,疫苗能有效预防HPV16/18型相关的宫颈癌前病变以及持续性感染。因此,青春期及生育期的女性应筛查、治疗并重,对于女性的宣传、科普和教育也应该加大力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汶还就“宫颈癌筛查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筛查策略进展”给出了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乔友林总结指出,HPV预防性疫苗和筛查结合是最佳的宫颈癌预防方式。当前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上升趋势,且城市和农村妇女的高危型HPV感染率都较高,呈双峰现象,需要引起重视。针对目前二价、四价、九价疫苗如何选择的问题,应做如下考虑:3种疫苗都可针对中国人群中的高危型HPV进行预防,即HPV16型和18型感染。另外,四价疫苗增加的HPV6、11型别主要用于预防尖锐湿疣,是西方群体较为高发的,中国普通女性人群此病发病率远低于西方,而刚刚有条件批准上市的九价疫苗所包含的型别更多。我国各地人群可以根据可获得的疫苗种类和价格,自愿自费进行接种。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卫生舆情]鼻咽癌治疗获新突破 国产PD-1治疗鼻咽癌将给患者带来福音
- [卫生舆情]“健康中国·2019茶文化活动周启动会暨寻找最美中国茶文化传承人
- [卫生舆情]湖北省就武汉生物公司效价不合格百白破疫苗问题问责11名干部
- [卫生舆情]一家四代扎根沂蒙山区 守护乡亲健康70年
- [卫生舆情]专家解读:提升抗癌药物供应保障能力 创新与仿制缺一不可
- [卫生舆情]北京:小型食品业将实行许可和备案管理制度
- [卫生舆情]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按规定显著标示
- [卫生舆情]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实施
- [卫生舆情]出生打满分 8斤宝宝为何测不出血糖?
- [卫生舆情]2017年度药品检查报告显示:不符合GMP要求是“老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