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委员会不能变了味
受访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本报记者 徐文婷
过去,学校教育和管理只是校方的事,家长并不参与,最多每年开几次家长会。近年来,很多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为两者架起沟通的桥梁,但问题也渐渐凸现出来。
家委会带来不少便利
家委会最初于1988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中被提出,作为“贯彻学生德育的重要渠道”。201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委会,提出家委会应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沟通学校与家庭,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实现现代化教育。此后在各大中城市,家委会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先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儿子就读的海嘉实验幼儿园就有家委会,平时替学校向家长传达通知,张罗几场活动,家长们有意见时也会及时与校方交涉。比如教室内没有空气净化装置,家长们担心雾霾影响孩子健康,委员们便代表家长与幼儿园沟通,最终校方同意安装空气净化器。
建立初衷好,疑虑也不少
家委会成立的初衷是好的,收到不少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引来疑虑和是非。王先生表示,家委会成员一般是住在附近的家庭主妇,空闲时间较多且热心,至于是怎么选出来的就不得而知了,“有时委员们的确能发挥一些自身优势帮上忙,但远远达不到国家提出的‘参与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
部分家委会未能充分发挥职能,甚至办着办着就走了样。此前,杭州、上海某些学校家委会的竞选资料被上传网络。为竞选成功,家长们纷纷晒出总裁、高管、大学教授等“霸气履历”,引发网友热议:这是选家委会委员还是选首席执行官?家委会怎么成了“拼爹拼妈会”?
“可以跟老师套近乎,对孩子有利”是不少家长争相当委员的原因。记者采访了十几位家长后发现,家委会委员总能第一时间掌握学校动态、享受便利。比如有家长反映,委员的孩子更受老师照顾;在一些学生活动中,委员总把自家孩子放在突出位置,甚至只给自己孩子拍照;学生干部选拔或参赛名额有时会被“内部消化”,其他孩子只能“捡别人剩下的”。此外,近年来学校以家委会名义组织违规补课、收取活动费等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扮演“督导员”,发挥真作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除了家长的认识存在偏颇,家委会“变味”也有校方原因。熊丙奇分析:“目前,国内家委会的产生没有统一标准,大部分没有采用民主选举,不能代表大多数家长的意愿。家委会运行过程中,委员独立处理事务的权限不多,不能发挥良好的监督和评价职能。”
熊丙奇认为,要想让家委会起真作用,应做到几点:制定合法有效的工作和管理章程,明确性质、职责、分工等,虽然委员有当“义工”的责任,但主要职能还是参与、监督学校的管理工作;选举要充分民主,所有家长都应参与投票,不能由校方指定;参选家长要端正态度,可以晒出优势条件,但出发点是为孩子们的发展服务,选举时不可只关注家长的身份,更应重视参选家长的热情、服务监督意识、工作时间弹性,以及沟通、管理、交际等能力;家委会应独立运行,校方尽量不干涉其活动或决策。
与我国众多家长抢“香饽饽”的情况不同,国外家委会可以说是一项苦差事,家长参与竞选的积极性不高,德国家长甚至存在“如果我在家委会任职,会不会对孩子不利”的担忧。法国家长委员扮演着“督导员”角色,可对校方的考试、作业安排、校规等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校方不敢怠慢,会集体开会讨论。国外家长委员选举有严格的竞选流程,对竞选时间、候选人资格和数量都有详细规定。例如,英国家长委员任期只有1年,每年竞选家长要演讲,由全体家长投票进行换届选举。▲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卫生舆情]鼻咽癌治疗获新突破 国产PD-1治疗鼻咽癌将给患者带来福音
- [卫生舆情]“健康中国·2019茶文化活动周启动会暨寻找最美中国茶文化传承人
- [卫生舆情]湖北省就武汉生物公司效价不合格百白破疫苗问题问责11名干部
- [卫生舆情]一家四代扎根沂蒙山区 守护乡亲健康70年
- [卫生舆情]专家解读:提升抗癌药物供应保障能力 创新与仿制缺一不可
- [卫生舆情]北京:小型食品业将实行许可和备案管理制度
- [卫生舆情]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按规定显著标示
- [卫生舆情]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实施
- [卫生舆情]出生打满分 8斤宝宝为何测不出血糖?
- [卫生舆情]2017年度药品检查报告显示:不符合GMP要求是“老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