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娱在线 > 文化热点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激励全民共筑中华文明情怀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25-11-15
导读:原标题:点燃社会各界对中华文明的热情 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其辉煌成就为世界文明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应加大对青铜器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力度,进一步唤起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热忱。 在渭水边,石

原标题:点燃社会各界对中华文明的热情

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其辉煌成就为世界文明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应加大对青铜器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力度,进一步唤起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热忱。

在渭水边,石鼓山静静矗立。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人流如织,最具代表性的国宝——何尊,坐落于展厅中央,吸引了无数参观者。作为西周早期青铜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何尊见证着“中国”一词的最早铭刻。最新升级的《青铜铸文明》基本陈列,将视听、触觉等多重互动体验融为一体,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国庆长假期间,博物院单日观众量高达2.1万人,总接待量超过14万人次,创下新高。

中国首座以青铜器为主题的专门博物馆

宝鸡享有“中国青铜器之乡”的美誉,这里的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自汉代起,宝鸡大地不断出土各类青铜器,从多姿的餐具、庄重的礼器到技艺精湛的兵器,每一件都是古代历史长卷的缩影。

自西汉“尸臣鼎”惊世现身以来,再到晚清时期出土的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四大国宝”,宝鸡地区累计发现青铜器两万余件,其中铭文青铜器近千件。著名历史学者李学勤曾言,破解中国青铜研究的关键问题,常常要回到宝鸡的考古发现中。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建设及发展正是依托于这些丰厚遗存。自1956年宝鸡文物历史陈列室成立,1958年更名宝鸡市博物馆,1998年迁址设立青铜器专题博物馆,到2010年新馆在中华石鼓园正式开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逐步成长为今日的古文明殿堂。

这座集合收藏、研究和展示西周、秦朝青铜文化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青铜器命名的主题博物馆。其建筑融合了青铜元素与高台门阙设计,显现厚重庄严,彰显宝鸡在中华文明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全馆面积达3.48万平方米,其中展区1.5万平方米。藏品总数超过48.7万件,其中尤以商周时期青铜器闻名于世。

馆藏中,何尊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这件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形制大气,铭文精华,腹内122字篆刻蕴含丰富历史意义。“宅兹中国”四字,成为目前已知最早关于“中国”一词的记载。观众可于《青铜铸文明》新展中近距离欣赏这一镇馆之宝。

“青铜铸文明”展览全新升级亮相

2010年首次对外开放的《青铜铸文明》,至2024年底经过全面更新与内容升级,再次以新面貌迎接观众。全新展览围绕“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秦肇之路”“智慧之光”四个主题厅,精选呈现1100多件青铜器珍品与文物,融合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系统阐释了周秦时期宝鸡地域的历史轨迹,突出展现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创新性、整体性、包容性与和平性。

本次展出的文物中,一级珍品超过百件。展览最大突破在于展览策划、叙事逻辑及观众体验实现创新变革。

保护为先,博物院对所有展品建立了独立的微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控制展柜温、湿度与光照,确保文物安全无忧。同时,携手西北大学、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等权威机构,为重要文物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系统化修复和防护措施。

学术为基,多家文博单位与知名考古专家共同参与展览策划,将周原和秦汉祭祀遗址等最新考古成果和学界共识汇入其中,丰富展品内容,全面反映宝鸡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与贡献。

创新展陈,改变以年代为主线的传统布局。例如,“青铜器之乡”展区首先抛出“为何宝鸡成为青铜器之乡”的问题,鼓励观众在探索各类青铜器时自主发现答案。“周礼之邦”主题则还原西周贵族祭祀与宴飨场景,将考古研究成果转译成通俗的陈列方式,让观众在互动中领略“藏礼于器”的深意,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逻辑。

价值解读,引发观众与文物的精神共鸣。如逨盘展示不仅讲述其书法美,更解析其所载历代周王功绩等内容,生动传递“家国一体”的治理理念。何尊的展陈尤为突出,配有独立展柜、高精度铭文拓片与三维影像,全方位展示其文化分量,特别突出“宅兹中国”的意义,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情感纽带。

融合科技,营造沉浸式互动体验。数字“魔墙”收录了宝鸡出土的三千余件青铜器数据信息,观众可放大、旋转每一件文物。青铜工艺展区还利用AR技术,重现古人铸造青铜器的完整流程,使抽象工艺变得直观易懂。

品牌引领,文化IP助力城市发展。展览打造“青青”“铜铜”等馆藏IP形象,优化宝鸡青铜文化的对外表达,提升城市品牌力。每年吸引百万游客参与“探寻周秦文明”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线路,带动周边历史古迹及非遗体验点活跃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赏精粹展览,不只是视觉享受,更是精神洗礼

全新《青铜铸文明》依托坚实学术资源和创新展示,获得了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并荣膺第二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专家评价认为:“该展通过宝鸡青铜器的集中展示,深度挖掘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魅力,精心规划展陈脉络、创新科技运用与严密文物保护,立体呈现了周秦时期宝鸡的历史进程和中华文化的恢弘气象。不仅是视觉盛宴,更带来心灵震撼,让观众在观赏青铜之美时共鸣于中华文化的厚重与自信。”

观众的热情见证了展览的影响力。自新展开放已接待观众逾130万人次,成为众多学校历史文化实践课程的热门基地,吸引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前来,通过投影、三维动画等多种互动,沉浸于悠远的历史长河。

实践表明,经过用心策划和创新设计,厚重的历史同样可以转化为直观、易懂、充满共鸣的文化体验,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未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将继续拓展青铜器文物保护与研究的深度,创新传播展示形式,凝聚社会对中华文明的敬仰与自信,在推进优秀文化传播的进程中,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宁亚莹,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编辑:夏蕊娜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