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與德政要激辯“是否該防中國”(2)
“為安在歐洲大國裏德國人對華態度最為消極,但德國與中國經濟關係又最為细密?”筆者希翼在場的德國人能考虑這個問題。彼蒂科費爾回應説,中國的價值觀和歐洲人篤信的“普世價值”扞格难入,歐洲大陸历来在全力消除馬克思的影響,到蘇聯東歐劇變,終於慶倖破除了“另類”,但你們中國卻使之發揚光大。彼蒂科費爾對中國雕塑家贈送特裏爾市馬克思雕塑感想“不解”,宣稱歐洲應送參與草拟《世界人權宣言》的中國人的雕塑給中國才對。
作為“反方辯手”,筆者一開口就讓在座的德國人大吃一驚:“德國的確要在意中國影響力!”辯論主持人趕緊問:“難道辯論一開始就結束了?”筆者笑著説:“沒有啊!有大概彼蒂科費爾先生也會改變观点,認為德國不必在意和提防中國的影響力。”這樣的開場,不可是為活躍氣氛,更在於提醒對方要換位考虑。
辯論結束後,一位德國記者私下對筆者説:“你對中國的辯護很好,我們不是不答允。為何西方人還有‘中國威脅論’?基础原因是我們搞不定中國啊。搞不定才感想對方是威脅嘛,能掌握的東西人們內心就沒有恐懼感。”
面對對手的狂妄與偏見,筆者始終面帶微笑,坦然應對。對德國和歐洲,中國實際上是機會,歷史機遇,他們沒有別的選擇,有人意識到了,但也有不少人固執地視而不見,不敢承認現實。認不清現實,這是歐洲人的問題。筆者提醒,中歐越來越具有配合價值觀,如多邊主義、环球打点、环球化等,反而是美國人不斷“退群”,挑戰多邊秩序。
“德國人對華認知為何與中德關係極不匹配?”筆者用數據説明,漢堡口岸的貨物1/3要麼來自中國,要麼運往中國,中德貿易額佔中歐貿易總額的1/3阁下,可德國對華輿論卻是所有歐洲大國中最糟糕的。在筆者看來,原因就在於統一時間還不長的德國“先驗論”與“程式理性”流行,總是以等候看中國。
因為現場絕大多數都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中国舆情网,筆者建議科爾伯基金會有機會可德渎國大學搞類似的辯論,结果會更好。(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讓莫內”講席传授、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
恐懼來自“搞不定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