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 岭南之魂
实录挖掘细节
1983年8月25日,起重机吊起南越王墓墓道填土中的巨石,1983年10月6日,南越王墓运出最后一件文物,整个掘客进程整整用时43天。在赵眜墓掘客出土的逾千件文物中,有多达244件(套)玉器随葬品,占了全部随葬品的五分之一。玉衣、玉璧、组玉佩、玉印、玉剑饰、玉角形杯、玉盒、玉带钩、玉舞人等19种玉文物,成为其时惊动天下的汉代考古大觉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丹彤
值得留意的是,这座石室墓是岭南觉察局限最大、随葬遗物最富厚、墓主人身份最高的西汉大墓,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均有提及墓主,因而墓主的逝值清楚,年月准确。
南越王墓共出土1000余件(套)文物,记实着岭南地域多元文化共存的汗青真相,寻到岭南地域多元文化的源头。
黄展岳以为:“南越王这件玉衣是迄今为止中国觉察年月最早和最完整的,除了头套和手套,身上和四肢用的玉片都有加工陈迹,是用玉石边角料拼成。可以以为,南越国丝缕玉衣不会是汉廷颁赐或内陆王国所制,最大的大概性应是南越王廷所特制;玉料产地应在曲江或南越国境内的其他处所探找。”
1983年,黄展岳达到广州后,便参加掘客记录、资料清算、编写陈诉、定稿出书等一系列事情,历时九年。其间,他不绝往来京广谅湄。“我的日志、年谱,依年序摘录缀编,形同‘实录’,记录着当年挖掘的细节。”
考据
黄展岳说:“与同是诸侯王级、同属汉武帝初年的巨野红土山西汉墓(公元前87年)、满城汉墓一号墓(公元前113年)、二号墓(公元前104年)对比,无论数量上和器类上,都以南越王赵眜墓出土的最多,玉器中写实的动物纹样多,个中高浮雕的和镂空双面雕的动物纹数量多,做工精绝,代表汉代玉器艺术的岑岭,不惜为汉玉之大观。”
1983年起,黄展岳参加南越王墓掘客,统编、编撰挖掘陈诉《西汉南越王墓∨珠稿、《广州南越王墓》大型图集,2015年出书《南越国考古学研究》。值得存眷的是,黄展岳以日志为蓝本,以实录方法逐年记述,记录了诸多涉及南越王墓挖掘的相关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