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快评:国内天线龙头厂商,深度受益5G发展暨电话会议交流纪要(2)
我们预期能够达到 20%的水平就已经是很好很好的水平了。 5G 时代设备商会提供整体方案,华为比例会上升。优势方面,有的资源在运营商,有的与设备商,通宇通讯与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合作对象都会比较多,这都是优势。在技术积累上,通宇和摩比优势比较明显,
Q: 5G 天线、滤波器方面的集成技术,我们和海外比处于什么地位?
国外的公司和中国比是脱节了。只有摩比和通宇通讯是既做天线又做射频器件,只有通宇具备陶瓷滤波器的技术。
Q: 3.5GHz 波段一个基站里大概滤波器要用几个?
每幅天线需要 64 个滤波器,三个通道方案每个通道需要一个。一般采用三副天线(每副天线 124 个扇区)需要 64x3=192个滤波器。
Q:国外一些公司与国内脱节,或寻求出售,是技术研发没突破的问题吗?
一方面,市场需求决定研发的动力,国外 2013 年在 4G 建设第一年就退出中国市场,属于德国企业毛利率比较低的行业。另一方面国内天线技术将近 20 多年的发展已经很成熟,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已经消失,国外企业在成本上没有优势,就逐渐被淘汰。
Q:有没有一些小公司之前有技术积淀,想进入行业的可能?
难度较大。陶瓷滤波器工艺有三个环节, 1、不同波段需要不同配方,配方好坏直接决定该频段的技术参数水平。刚举例的几个滤波器公司都有自己独家配方,比如三环, 2、还要有陶瓷滤波器设计能力; 3、在烧结工艺中,相对重资产,有高温炉、低温炉设备投资,和工艺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提升,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掌握,所以通信行业里很难出现新进入者,技术壁垒在不断提高。
Q:配方主要指哪方面?
陶瓷滤波器材料是由不同的土和二氧化锆等化学原料构成,配方主要指材料方面。
Q:行业方面有垂直整合的趋势吗?
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做滤波器的厂商去整合天线厂商,倒是有做天线的去整合滤波器。天馈一体化里,平台是天线,这个路径比较合适。
最近大家关注的比较多的,有些做零部件的公司也要做天线,设备商也要做天线。从技术积累上看,技术壁垒会越来越高。从设备商来看,只有华为 1995 年就做天线,到 2003 年收了灏讯的天线事业部跨过门槛, 2013 年凯瑟琳退出中国
后,华为把凯瑟琳研发团队挖过来,也挖了凯瑟琳苏州总部的人。做天线不是容易的事。不管是国内外的天线公司,人均产值在 100 万人民币左右,让这样人均产值几百万的公司去做人均产值低于 100 万元的
公司是不愿意的。Q:从已有格局来看,华为是最大的,公司 20%的份额能达到吗?
2013 年比京信和摩比还小很多,从 2017 年数据来看,通宇通讯突破了 86 万面天线,其中 50 多万面的宏基站, 30 多
万面小基站天线,基本和京信差不多,排在全球第二第三,逐渐超过摩比和国外厂商,摩比大概是公司三分之二的出货水平。
20%的份额这个预期,从技术进展和合作关系来看,还有具备实现的可能性的。
Q:公司在滤波器上的更长远规划如何?
目前陶瓷滤波器技术上基本储备好了。从整体布局看,技术有一定积累,特别是设计上,原打算自己设计再找没有技术的加工厂商代工。后来觉得整体配方是更重要的环节,包括自己本身在滤波器行业的积累,比如扬州江嘉电子除了做陶瓷滤波器,还在压电陶瓷,军工雷达的陶瓷滤波器都是他的强项,而且军工行业滤波器使用量也很多,利润率比民用高
很多,甚至是几倍的毛利率,技术功底比较深厚,这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为什么做陶瓷滤波器,加深天馈一体化的技术积累,以后还会有更多无源器件去集成,有助于长期战略方向落地。
Q:目前供货方案中,是提供天馈一体化整套方案,还是只做天线?
目前专做天线,随着试验组网,会逐渐提供天馈一体化方案,会交货。设备商做试验组网过程中,以功能为主,而不是看重整套成熟的产品,做物理上的结合,天馈方案之后还是是天线厂商来提供。
Q:怎么看振子厂商做天线, 5G 时代小厂商有逆袭机会吗?难度比较大,核心问题是客户,技术积累,交付能力这三个。
天线行业就是在走集中化的方向,小厂商是被淘汰对象。
风险提示:
天线行业竞争过于激烈, 价格战带来产品利润大幅缩水;技术革新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