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前沿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常州城市建设体制改革:打开“城门”建设城市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请知悉。 时间:2018-12-19
导读:我市1980年起发展人工煤气,第一批常柴新村的41户家庭得以“煤球换煤气”。随着城市燃气事业的发展,到2004年3月底,总共有12.3万户居民家庭和180户工商企业用上了人工煤气。 从人工煤气向天然气发展的过程中,我市进行公用事业改革,常州燃气热力总公司于

  我市1980年起发展人工煤气,第一批常柴新村的41户家庭得以“煤球换煤气”。随着城市燃气事业的发展,到2004年3月底,总共有12.3万户居民家庭和180户工商企业用上了人工煤气。

  从人工煤气向天然气发展的过程中,我市进行公用事业改革,常州燃气热力总公司于2002年和香港中华煤气公司进行合资。

  常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澔,作为这场公用事业改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感慨颇多:“虽然常州燃气以前一直也很重视客户服务工作,但成立合资公司后,中华煤气输入了以客户为尊的理念,服务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而且天然气业务迅猛发展。”

  黄澔告诉记者,常州燃气热力总公司与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实现合作,经历了一年半洽谈,于2002年12月签约合作经营市区的城市燃气,并合资成立常州港华燃气公司,“当时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实施,城市天然气的接入,地方接轨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配套建设,所以,当时政府着手进行市政公用企业改革,尝试多元化投入。燃气公司跟香港中华煤气公司‘联姻’,当时主要是考虑到中华煤气有140多年历史,不仅实力雄厚,而且管理经验丰富,这确实为后来城市燃气的安全稳定供应、业务迅速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澔回忆,港华燃气公司成立后,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天然气置换各项准备工作,我市于2004年3月在苏南地级市中率先开展天然气置换,也是苏南第一个确定由政府和燃气公司全部承担居民燃具改造费用的城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到2005年6月在全省第一个完成天然气置换,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经过置换和发展,市区共有天然气居民用户14.15万户,日供天然气15万立方米左右。

  “当时这么多的第一,跟成立合资公司,引进资金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是分不开的。”黄澔说。

  经过15年的创新发展,常州港华的年供气量从2000万立方米增至近6亿立方米,民用客户增至66万余户,工商用户达3400户,管总长从800公里增至3300公里。15年来,常州港华的服务有口皆碑,舆情网,2015年、2017年分别获得常州市政府颁发的“市长质量奖”和江苏省政府颁发的“省长质量奖”,去年调度服务大楼正式启用后,还同步成立了全国燃气行业首家综合业务受理中心,再次受到客户点赞。

  公用事业改革,从“减负”走向“优生”

  公用事业的改革,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厚重且生动的城市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40年前,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我市曾经面临道路拥挤、供水困难、街道杂乱等局面。但是,改革开放后,我市不断探索,在经历了恢复建设、多点突破、向北拓展、拉开框架等多个阶段,初步形成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格局。

  1992年,我市城市建设进入加快发展时期,相继建成以外环路、同济桥、延陵东路等为代表的一批市政项目,基本形成了“内十字、外两环、加放射”的道路。进入新世纪,我市城市建设开启了史上投入最多、发展最快、创新最多、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头十年,市政建设以拉开城市框架为核心,扩大和完善路网结构,于2010年建成环城高架道路工程,这是当时常州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道路工程项目。它的建成通车,大大提高了城市南北一体发展和东部开发建设的支撑能力。2011年以后,我市进入城市建设的品质时代,实现从高速度向高效能的转变,更注重城市的人文化、智慧化、生态化、国际化。2014年,开始推进“生态绿城”战略,建设了老运河滨河生态绿道、丁塘河湿地公园等,新增绿地约2400万平方米。我市市政建设相继获得了中国鲁班奖、中国詹天佑奖、中国金杯奖、国家绿色建筑设计奖等。

  自2002年常州燃气热力公司与香港中华煤气成立合资公司后,市自来水集团公司于2005年与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约定在30年特许经营期限内共同提供优质供水服务,同年还向深圳水务有限公司转让了城北污水处理厂20年经营权。

  市建设局副局长袁茂新表示,我市公用事业改革起步比较早,但最初的公用事业改革,想得最多的是为财政包袱“减负”。刚开始改革的时候,政府担心改不好会影响城市运行,影响市民生活。但从我市燃气、自来水和城北污水厂等公用行业的改革情况看,这些问题不仅没有发生,而且经过改革,注入新鲜血液的公用“老大哥”比原来做得更好,发展得更快,更令百姓满意,这很大程度上坚定了政府继续推行公用事业改革的信心。之后政府推动公用事业改革的目的从最初的“减负”向“优生”转变,也开始了从着眼公用事业自身建设到关注城市大建设的观念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公用事业改革的过程中还创新模式,在国内开创了不带资产的污水经营权转让先河。这一模式的转变,为今后收回经营权和降低城市污水的处理成本创造了极大的有利条件。

  随着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深化和城建投融资平台的成立,我市市政公用事业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建成了魏村水厂,引进了天然气,实施了公交改革、公厕改造、公园开放,并改造提升了300多条背街小巷和100多个菜市场。而且,乡镇和农村自来水管网的改造建设,公交城乡一体化等改革,使公用服务由城市向农村覆盖,满足市民需求的同时,也大力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

  蓝图:高质量建设“管理明星城市”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起点,我市城市建设瞄准更高目标:高质量服务“管理明星城市”建设,积极实施江苏中轴崛起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和扬子江城市群战略支点城市,打造更高水平的幸福宜居品牌。

  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史政达表示,一要强化城市功能优化建设品质,全面提升城市首位度。推动促进我市与周边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市路网建设,落实好、服务好市委市政府“东融西进、南接北连”的城市发展战略。稳步提高公用服务保障能力,打磨好城市重要节点的建设细节,形成一批独具魅力的城市客厅。

  二要集约利用资源做优生态环境,全面增创宜居宜业优势。推进生态绿城提档升级工程,塑造新运河沿线景观,加快建设水岸相融、资源相连的城市景观风光带;补足做好街头绿地,扎实提升中心城区城市风光带的环境品质,展现江南水乡城市风貌,充分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三要由点及面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全面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推进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和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乡镇和美丽乡村,全面带动全市农村朝着优美的形态、良好的生态、现代的质态、厚实的业态、独特的文态的“五态”美丽乡村方向发展。

编辑:陈晨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