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国内部分银行面临资本补充压力
近日,毕马威相关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在13%至14%左右,明显高于监管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但是从长期来看,银行需要为持续的业务增长留出更大的资本缓冲空间,因而在资本补充方面需要未雨绸缪。特别是对于未来可能被纳入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银行而言,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
毕马威金融风险管理服务总监温胜利表示,目前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基本都是达标并留有一定空间的,但如果加上目前未被触发的0到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则很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监管最低标准比较接近。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国际上一些领先银行15%到20%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相比也并不是很高。
“短期来看,不少银行仍面临资产回表的压力,这会对资本补充形成一定压力。而长期来看,银行持续的业务发展和合理增长也要求其要为资本充足率持续达标留出缓冲的空间。因此,银行需要未雨绸缪,为资本补充制订计划以至付诸实质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11月,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根据该《指导意见》,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应当满足更为严格的资本、杠杆率等监管要求。
对此,温胜利表示,未来将有30家以上的银行可能被纳入参评候选名单,这包括国有大型银行、开发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及绝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资产规模排在前面的几家城商行。他表示,四家国有大行已经按照国际监管标准,承担了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因而资本持续达标压力不大;而其他新被纳入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的银行确实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这些银行可从两方面来应对资本补充压力,一方面是加大资本补充力度,舆情网,另一方面是优化风险加权资产结构。相对而言,优化风险资产的结构需要时间,而补充资本,特别是发行资本工具将是更直接、见效更快的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路径。”
针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毕马威中国风险管理咨询合伙人杨权林表示,2018年中旬出台的流动性监管新规给银行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的框架,特别是在日间流动性管理、压力测试结果的应用、计量监测等方面均提出了细化要求。建议无论是大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应遵循外规内化的思路,对现有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重检和修订,利用这一契机来推动资产负债系统、资金头寸系统的建设或改造工作。
杨权林也表示,大行和中小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上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大型银行在管理体系以及配套的数据和系统方面都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未来应该更加关注计量分析能力的提升,比如关键指标的滚动预测能力、客户现金流的分析能力等,从而在流动性管理上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平衡;而中小银行本身面临的流动性压力更大,而且普遍存在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中小银行应从基础做起,提高流动性管理的能力,把安全性放在首要目标。
+1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资讯前沿]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2018年主要经济数据:稳中有进迈向高质
- [资讯前沿]横岗街道首个党建主题公园启用
- [资讯前沿]2019年1月20日国内、国外时政热点汇总
- [资讯前沿]化工品集体飙升沥青涨近6% 贵金属期货大幅回调
- [资讯前沿]入黨三十年報國心不變(前沿觀察)
- [资讯前沿]书法家挥毫泼墨为2019春运旅客“私人订制”送“福”回家
- [资讯前沿]我国大陆2018年末总人口近14亿 流动人口减少378万
- [资讯前沿]国学院网联手中华书局 打造数字课程产品
- [资讯前沿]人社部公布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
- [资讯前沿]咸阳市秦都区人民路街道召开2018年度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