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创新药集束迸发活力
“肿瘤新生抗原个性化疫苗”项目已经和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签了合作协议,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北京索真新生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真生物”)创始人兼CEO陈谦告诉记者,这是疫苗获国家创新项目二等奖后又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像索真生物一样,华昊中天研发、成都华昊中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类新药提交上市申请,富龙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双重抑制剂FP-208项目已拿到国家一类新药的临床批件并开启临床试验,北京加科思新药研发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口服抗肿瘤药JAB-3068于今年6月获中国CFDA临床试验批件……近期,开发区医药企业捷报频传,先后步入了创新药研发成果收获期,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叫响亦庄品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254.4亿元,同比增长8%,占全市上半年生物医药产值的46%。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在全市占比已连续五年超过50%,发展迅猛。开发区医药创新产出和能力快速提升喜人现象的背后,是开发区为高效发展医药产业搭平台、建机制、出政策、强服务的成果体现。
基础完善招引产业集群
10月15日,刚刚落地开发区的“北京亦昭生物医药中试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联合创新实验、中试生产服务平台、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国际互动平台、资本引导平台五大服务平台,打造以专业化合同生产服务为核心的专业CDMO生物医药产业“一站式”服务体系。
“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功能, 亦庄生物医药园都是世界一流。”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技术带头人程京对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的评价。“开发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如同产业化的高速公路,想产业化的科研项目都可以通过这条高速公路进行成果转化。开发区在建设这条高速时,同时会设置‘加油站’等设施,即项目产业化资金,协助项目更快产业化。”
相比于其他孵化器,北京亦庄生物药园的诞生可以说是寄托了开发区对一个产业的期待,它是开发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载体,是为完善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国舆情网, 形成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而建。
作为开发区明确的产业集群之一,开发区一直都给予生物医药产业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建立起生物医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早期研发验证、中试产品放大、生产和市场网络的平台,通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实现从“量”向“质”的快速转变。
截至2017年,开发区生物医药领域拥有国家级研究中心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85家,高新技术企业180家。创新资源加速汇聚,组建了北京亦科信息菌素研究院、北京亦创生物技术产业研究院,建立了相关领域专利池,成立了北京先进医疗设备产业创新联盟、中关村美中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联盟,搭建了涵盖技术研发、临床试验、审核注册、生产等全产业链的孵化服务综合体系。
“一站式”服务加码企业发展
开发区是一个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在这里只要你有技术、能创新,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产业升级,企业是个体,汇聚个体力量才能形成推动合力,为了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开发区对服务企业尤为重视。
陈谦通过微信向记者询问,能不能在稿件里写上感谢开发区领导,感谢开发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隔着电脑屏幕就能感受到这位海外归国人士满满的真挚谢意。谈起缘由,陈谦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肿瘤新生抗原个性化疫苗”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中获评二等奖。“其实,我刚刚归国,对于国内的状况不太熟悉。项目最初就是由开发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推荐申报的。”在他看来,开发区有生物医药企业最肥沃的土壤。可拎包进驻的公共设施、完备的孵化平台,有效解决了公司早期发展问题,这里有众多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制药企业,加上定期举行的各种交流会议,行业内的信息和人员交流、合作非常便利。
“生物医药园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务,给企业解除后顾之忧。”陈谦说,园区不仅提供可拎包进驻的孵化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等硬件条件,还提供各种技术支撑服务,甚至还周到地帮助企业注册咨询、融资贷款、人才招聘、新药报批、市场推广等。
高标准的实验研发中试设备,不仅让这些创业小公司迅速走上发展之路,而且帮助它们盘活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公司每年都需使用大容量高速冷冻离心机进行数百次实验,但这样一台仪器单独购买的话需要80多万元,对于公司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在入驻生物医药产业园之后,他们就可租用,而且每次使用的费用才30元,这样一年下来,用于实验的费用还不到1万元。
新空间将优先供给医药产业
企业科研创新不仅要有创新的“出口”,还要有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的“入口”。开发区紧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建设好“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作为首要任务,将承担承载来自“三城”的创新成果和高精尖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题中要义。这里为创新药的落地、产业化备足了空间。
近期,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北京市科委联合召开的《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闻发布会中明确提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北京将医药健康产业列为主导产业的相关区,要明确新增空间,加快产业布局。开发区的新增空间要优先用于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进一步提升高端制造聚集优势。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一直是开发区主导产业创新集群,其产值在北京市占比连续五年超过50%,聚集了包括拜耳、泰德、同仁堂等700余家企业,形成了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产业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2017年, 全年产值354亿元,今年前8个月,完成291.2亿元,同比增长10%。开发区不仅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之一,心中还有一个“千亿”梦想,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也是开发区着力培育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为了推进集群发展,开发区一直都给予生物医药产业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建立起生物医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早期研发验证、中试产品放大、生产和市场网络的平台,通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实现从“量”向“质”的快速转变。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介绍, “十三五”以来,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增速逐渐回升,2017年产业规模达1630.8亿元,同比增长13%。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符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定位,具备“高精尖”特征,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去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提出医药健康产业等十个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为企业的创新发展亮出“信号灯”。桑国卫认为,中国的医药研发态势令人振奋和喜悦,海外留学回国及本土培养的研发人才大量涌现,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也开发了一大批很有前景的新药项目。“随着国家政策的认同和支持、社会需求的持续释放、研发人才的大量储备、资本的积极介入等重要条件的成熟,我国的医药创新,特别是生物制药研发的加速度将超越任何国家,未来5-10年一定会取得巨大突破。”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生物医药股遭遇"半月惊魂" 机构选择避险还是抄底?
- [资讯前沿]生物医药投资迎“冷静期”资本瞄准创新性研发新风口
- [资讯前沿]抱团开拓生物医药万亿级市场
- [资讯前沿]生物医药企业业务 实现全面数字化
- [资讯前沿]定了!钱塘新区杭州医药港迎来——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联盟
- [资讯前沿]港交所生物科技周来袭,11家生物医药公司排队IPO
- [资讯前沿]创新药审批不断提速 利好国内广大患者
- [资讯前沿]B(01877)单抗注射剂JS001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批准及新药证书
- [资讯前沿]2017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名出炉
- [资讯前沿]国内首款患者自诉App产品发布 将助力新药研发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