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70年电力变迁 灯火璀璨 鼓浪前行(2)
7月18日上午,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4航站楼内,数架停靠的飞机正使用空港陆电供电。近几年,厦门机场31条廊桥实现了陆电全覆盖,厦门空港建管部能源和环境管理分部副经理陈如忠对比过去,感慨原来机场也可以没有刺耳的噪音和刺鼻的味道。
距离高崎机场20多公里外的厦门自贸片区内,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虽然依旧汽笛声阵阵,却难觅码头常有的浓重柴油味。2017年年初,厦门供电公司在这里试点投运了福建第一套船舶高压岸电系统,这里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电动、零排放、全自动码头。而在厦门岛东北部的马厝电动汽车充电站,单桩日利用小时数长期保持全国第一。前来充电的网约车司机马师傅说,两年前他把传统燃油车换成了纯电动汽车。“充电比烧油省钱、不臭、安静,车子起步也快,挺好。”目前,厦门已建成核心区半径1.5公里电动汽车充电圈,新能源汽车量与汽车保有量之比名列国内城市前茅。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厦门交通的绿色能源升级已实现“海陆空”全方位覆盖,为美丽厦门释放了绿色发展红利。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厦门的落地,电网还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装上更强劲的“能源引擎”。
从事多年传统电网业务的博士后熊军,不久前转到厦门供电公司互联网办公室接触全新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这让他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开创性的领域”。
今年6月初,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与厦门市政府签署了“泛在电力物联网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政府主导、电力主动、社会参与”模式下,不少项目走上了快车道。熊军举例说,厦门供电公司受厦门市政府委托建设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政府监管平台,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将为城市统一规划、规范管理充电设施提供有效支撑。而在厦门翔安新机场和“一场两馆”两个新城中心建设中,高效集中式综合能源项目正在统筹规划中。
新一代多功能变电站也将在厦门落地,在更好平衡周边地区分布式清洁能源发展、改善变电站周边的供电质量的同时,还将向数据服务、云边计算等新业务拓展。
此外,智慧用电方案平台、配电设施智能运维托管等一大批共建共享平台也在逐步搭建起来,未来,厦门市民的能源消费将更绿色、更智能、更经济。“我们要努力做的,就是帮助城市实现‘用好电’向‘用好能’转变。一个以电为转换中心、多种能源和用能主体互联互通的综合能源体系,将为美丽厦门谱写更精彩的明天。”熊军充满期待。
厦门特区的创建
【链接】
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面积2.5平方公里,1981年10月开始动工兴建。
福建办特区,最初,在选址上除了厦门以外还考虑在福州琅岐。福州和厦门都是福建的主要城市,配套设施都比较好,最终为什么确定在距金门仅数公里的厦门?
1980年6月8日,厦门市委、市政府在给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厦门经济特区的报告》中提出,建设厦门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很多,包括:厦门距香港、东南亚近,有一个海域宽、水深、不淤、少雾的良港;厦门已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厦门是一个海港的自然风景区。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一条:“厦门离台湾很近,距高雄170海里,港口前就是大小金门岛,厦台有悠久的历史关系,台湾人民大都是闽南移去。厦门建设经济特区,对积极开展同台湾的通商、通航、通邮,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特区,认可特区扩大到全岛,并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1985年6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文件内容一共有14条,最后一条指出:“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为了发展我国东南地区的经济,加强对台工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重要部署。”
北极星电力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