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前沿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弘扬探月精神建设航天强国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 时间:2021-12-11

  17年来,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可喜可贺、令人欣慰。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22日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时强调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在人们的热切期盼,历经23天的太空之旅,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稳稳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创造了5项“首次”,标志着我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也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从嫦娥一号实现我国月球探测“零的突破”,到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我国探月工程不仅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书写了中国的探月传奇,也在实践中凝练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出贺电指出:“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探月工程“六战六捷”,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伟大精神孕育于伟大工程实践中。新世纪伊始,党中央高瞻远瞩,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大势,作出实施探月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确定“绕、落、回”三步走总体规划。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项,计划在2007年实现绕月探测,2013年前后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与巡视探测,2020年前后实现月面采样返回。

  “月球探测是国际宇航界深空探测领域的第一站,也是中国航天界深空探测领域的首选战。”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原局长栾恩杰院士说。当我国运载火箭研制达到一定水平、具备进入外太空的能力之后,中国航天人迫不及待地将视野投向深空,要探索更广袤的宇宙,离地球最近的月球成为首选目标。

  千百年来,皎皎明月寄托了中华民族无尽的想象与感。因此,探月工程又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嫦娥”,象征着航天人将神话变为现实的美好梦想。

  然而,要探索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对当时的中国航天来说,面临着太多的困难与挑战。

  测控体系就是一大难关。“当时我们的测控能力在距地球七八百公里最强,最远只能接收到7万公里的卫星信号。”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回忆,38万公里给测控带来不少挑战,由于嫦娥一号的外形较小,安装在卫星上的雷达体积也不能过大,这成为测控通信的重大瓶颈。还有全新的太空环境带来的种种挑战,这些难题都需要一一攻克。“深空谁也没去过,所有探索都是头一次。”孙家栋说。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世界的目光汇聚于此。在这个有着“月亮城”之称的高原航天城,“嫦娥奔月”的神话第一次梦想成真,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绕”的第一步。中国探月工程月球科学应用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表示,嫦娥一号在轨工作494天,获取了我国首幅月面图像和120米分辨率全月球立体影像图、高程图、月表元素含量分布图等,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圆满完成“绕”月任务。

  “嫦娥一号掌握了绕月探测技术,初步构建了月球探测的航天工程体系,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揽月的千年夙愿,是中国探月‘零的突破’,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栾恩杰说。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在工程全线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从2004年立项到2020年收官,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六战六捷”,探月工程圆满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探月精神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辉煌的巨大动力

  张克俭表示,舆情网,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探月精神植根于工程全线17年的奋斗历程,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探月精神的内涵逐渐丰富,发挥着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探月精神既是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辉煌的巨大动力。

  追逐梦想,是探月精神的活力源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我们的祖先不断抒发着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探索激。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巡视到月背探秘,从遥感观测到取样返回,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生动诠释了梦想的力量。探月梦连着航天梦、中国梦,勇于追梦、敢于逐梦的探月精神,不仅托起了探月工程,也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增进人类福祉提供了强劲动力。

  勇于探索,是探月精神的关键核心。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无不是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生动体现。在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工程全线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勇下先手棋、敢做“第一人”,奋力攀登世界航天科技的制高点。嫦娥三号圆满完成“落”月任务后,作为备份的嫦娥四号,是再实施一次类似于嫦娥三号的落月任务,还是勇闯科学探索的“无人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说:“我们认为应该赋予四号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多功能,探索此前从未有人类探测器到达的月球背面。”嫦娥四号实现了多个世界首次,率先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正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探月工程稳步向前迈进,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事业作出卓越的中国贡献。

  协同攻坚,是探月精神的根本支点。探月工程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生动展现。亿万双手,托举“嫦娥”;亿万颗心,牵挂“嫦娥”。探月工程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系统组成,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探月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都凝结了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与解放军指战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全国各方科技资源大力协同、密切配合,集体决策、攻坚克难,树立了协同创新的典范。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