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如何助力老年人“老有所安”(2)
美团、支付宝、抖音等拥有较多老年用户的热门App均推出了“长辈模式”按钮,百度推出了单独的“百度大字版”“百度地图关怀版”等。此类适老化改造的共同特点是字体、图标明显加大,普通版的许多附加功能被删减,界面变得更加简洁,但是二级界面与普通版本几无差异,改造基本停留在视觉感官适老化的层级,还没有深入到听觉、触觉或逻辑改造的层次。
“做产品开发的人员平均年龄在30~40岁,但拥有衰老体验的是60岁以上的另一群人,解决问题的人与了解问题的人并不匹配,存在错位。”在适老产品领域耕耘多年的从业者如是说道。技术研发群体如何真正认知、了解老年群体的高维需求?对此,互联网从业者介绍,产品研发之初即有内部测试环节,根据员工亲属的反馈提升产品对老人友好程度,是目前小范围可实现的适老“进阶探索”。
“老人模式”网络净化初见成效
弹出广告、界面无故跳转、信息流广告等都会给老年人触网带来一定的困难,诱导老年人消费也面临多重风险,因而互联网企业在进行适老化改造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削减广告植入,改善老年人的触网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广告等外部信息给老年人带来的困惑。比如有的长辈模式插入广告数量明显减少,有的直接摘掉了开屏广告。
此外,关怀版的设计中会控制信息密度,以减轻老年群体“信息过载”的负担,对推销淡斑、植牙等“老人特供”广告的审核也在强化。研发人员认为,为虚假内容打上标签、减少分发或作出“内容存疑”的提示等逆流量而行的“反向动作”,也将是为老人“净网”的下一步方案。
困境:适老化改造难在哪
“表层适老化”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
老年人的各项感知器官会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感知能力也会逐渐退化,最先表现为视力和听力的下降。《中国国人眼底病变状况大数据报告》显示,在61—70岁人群中,眼底病变异常率为21.39%,在70岁以上人群中,异常率达25.61%。这就对手机软件页面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由于老年人指尖的触觉敏感度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降低,第一手骨背间肌随意收缩产生的精细动作的加速度也存在波动,导致老年人手部精细动作控制的精确度下降,从而在使用手机触屏时出现偏差、产生不便。目前虽有诸多软件纷纷推出适老版本,但未能进一步洞察老人真正需求。现有“表层适老化”软件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多样生理需求。
企业缺乏内在驱动力
在谈及产品适老化改造及设计时,“不盈利就没动力”是调研组在与互联网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中听到最多的话语。互联网公司一线开发人员表示,对于互联网产品开发而言,将老年人定位为目标群体,为其设计产品逻辑、打造开发软件、进行用户测试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由于老年群体付费意愿不足、老年模式缺乏清晰盈利模式等原因,企业缺乏推进动力。
相关政策并没有要求所有产品都要进行改造,加之自身内在驱动力不足,企业大多会根据工信部出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进行一些基本的、简单化的调整,而非根据年龄、城乡、文化水平等多样因素对软件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改造,未能进行深层次的交互逻辑上的适老化思考及改造。
宣传渠道及声量有限
调查中,38.77%的老人表示完全没听过、没用过各种手机软件的“老人模式”,“听说过一些,偶尔会用”的占46.81%。虽然在访谈中互联网公益部门员工认为他们已经尽力“铺开”宣传,但也只有5.91%的老人是从媒体、社区等科普宣传渠道获悉“老人模式”的,更多的人则表示同龄人及晚辈会进行推荐或是没有收到过任何渠道的宣传。推广适老信息的力度仍较为有限,数字适老概念未能有效普及。
展望:多方主体合力构建互联网适老环境
数字善治,政府助推技术福祉惠老
要行之有效地推进适老化,最关键的推动者仍是政府。首先,应针对适老化改造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如采购数字产品、提供数字教育服务、改善信息基础设施,可高效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运用减税降费、贷款优惠等财政工具扶持研发适老产品的企业,可降低其成本负担;各级政府奖励效果佳、转化快的适老设计,激发企业进行适老改造的积极性,从供给端显著拔高适老化水准。财政部门还应对具体投入进行核实与绩效评价,以切实保障数字适老的财政激励效益。
其次,建立健全以老年人数字权利为核心的法律政策体系。以法律的强制性保证老年群体最迫切的数字需求能够得到及时实现,制定惠老取向的数字化资源分配制度化原则;通过制定标准的方式引导互联网行业增强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共识,如对老年应用软件的虚假信息、隐私保护等问题进行框架式整合、划定红线,为老年群体“清朗用网”予以强力支撑。
同时,为老年群体提供“离网断联”选择。今年6月,上海市推出“随申码”离线服务,老年人可凭身份证申请纸质健康码。同样地,现金支付、人工导引、当场预约等“去互联网化”的线下服务渠道应当得到充分保留与持续维护。腾讯研究院陆诗雨在2021北京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我们必须承认,数字科技还无法普照所有人,数字化应当成为老年人的一个可选项,而不是一个必选项。”老年人的线下空间不应被压缩和取消,数字时代老年人仍应有更多主张线下权利的自主权。
忧老所忧,“银发”经济亟待开发
人们常常看到两类老年人画像:一种是通过互联网便捷地出游、购物、与老友社交,甚至成为颇受追捧的网红的老年人;另一种则是手捧纸质健康码,或在公交车上手忙脚乱刷不开二维码而黯然下车的落寞人群。调研中,从业多年的互联网企业产品经理也表示,她所服务的两款老年软件的受众收入水平差距较显著,两类老人对于互联网的需求也大相径庭。
对“衰老”缺乏体验、感受与想象的研发人员,还需深入调研老年群体的衰老体验和具体需求,与老年人共同进入具象的生活场景,使产品设计从源头嵌入“老人思维”“老人视角”,从整体“忧老所忧”,如实现语音导引的覆盖、权威信源的筛选、智能交互的强化等,才能使产品的适老化具备深层次洞察和精细化的延展方向。适老化改造是一个逐步扩展、趋于完善和均衡迭代的进程,不应强求一蹴而就的效益。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接续攻关,为航天器护冷暖(点赞新时代)
- [资讯前沿]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闭幕——驱动新变革引领新格局
- [资讯前沿]有望带来更高速的网络体验,构建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5.5G,为数字经济发展“修好桥、铺好路”(新知)
- [资讯前沿]数字化技术应用助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
- [资讯前沿]杭州余杭区数字赋能惠企纾困“快准实”
- [资讯前沿]数字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养殖的对虾长啥样?
- [资讯前沿]我国数字产业规模持续提升上半年收入规模突破10万亿元
- [资讯前沿]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 [资讯前沿]科技企业如何做好“技术公益”
- [资讯前沿]“科改示范行动”激发创新活力(新时代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