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蕴藏的科技创新和青年机遇今年各地科技创新这样干
日前,地方两会相继闭幕,全国有31个省(区、市)对外公布了本地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结合大数据统计,对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科技创新的章节梳理发现,各地探索科技与教育、人才统筹发展的思路,对“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及时呼应;积极寻找科技与企业、产业、金融等多方面工作结合发展的出路,显示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刻期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粮食种子到ChatGPT,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之重要不言而喻。推动科技创新的蓝图,如何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落到实处?广大青年在一张张地方政府“施工图”中又当如何寻找机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各地的施政方针,或许可以成为青年创新人才选择安家落户之地的参考。
创新驱动从“根”抓起,“抢人”大战跃然纸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这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这一提法在2023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体现,教育、科技、人才相关内容被不少地方放在了同一章节。大数据分析显示,“人才”“教育”这两个关键词和“科技”一样,均位列科技创新相关章节高频词前十位。在部署未来一年科技创新相关工作的段落中,北京、上海、重庆、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辽宁、山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苏、湖南、陕西等地,更是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考虑的相关表述放在了开头。
从不少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地方政策对三者“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定位的理解和呼应。比如,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入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融合集成,进一步厚植创新驱动根基”。
在教育方面,一些省级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将教育的“优先”“基础”地位,在科技创新面前凸显了出来。
北京部署要充分发挥首都科教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宁夏也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并强调教育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质量教育”等提法屡次出现,各地政策广泛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诸如“普惠”“双减”“双一流”建设等为人熟知的教育政策,继续成为“三位一体”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人才方面,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人才工程“争奇斗艳”,“抢人”大战在纸面上已显现硝烟气息。
比如,北京、上海均提出将实施“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浙江提出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并明确未来一年计划招引人才人数量;广东省提出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机制;山东省提到要打造济青人才集聚平台,中国舆情网,建立用好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机制。
在人才工作方面,青年群体被特别关注。上海、江苏等地明确将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北京、内蒙古、山西、山东、甘肃等多地专门设置了青年人才相关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人才相关内容的分段表述之外,各地也在思考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如何“协同配合”“系统集成”。
比如,谈及教育工作,安徽提出将持续推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建立教育、产业、科研相衔接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广西提出要深化产教科融合发展,强化区内高校院所、职业院校与产业需求对接,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
在谈及人才问题时,广西、辽宁强调引进人才要“带土移植”,希望把创新项目和项目中的人捆绑在一起;而在“引”之外,北京还强调要“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将人才供给指向了教育。
多地打造“创新联合体”,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突出
大数据分析显示,在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是与创新紧密相关的关键词之一,这31份报告对“企业”报以超过160次的期待。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表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正向激励企业创新,反向倒逼企业创新。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2022年8月,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要求到2023年年底,一批惠企创新政策落地见效,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
在2023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被频频提及。其中,甘肃提出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由企业牵头承担的比例不低于70%;山东提出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揭榜挂帅”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70%以上由企业牵头。
此外,多地结合自身情况对“创新联合体”作出部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创新主体联袂登场。一些地方对创新联合体的主要攻关方向进行了明确。北京提出,将拓展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平台”,加快建设新一期高精尖创新中心。
重庆提出,要优化创新组织体系,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电子芯片、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科技专项,集中优质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广东提到要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优化“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的项目形成机制。
一些地方对企业主导推进创新还制订了量化计划。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黄河保护”成政府工作报告热词济南年底前拿出高水平规划加快建设黄河生态风貌带
- [资讯前沿]湖北建成全国首家省级12315新平台
- [资讯前沿]107家!山东省级海洋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再扩容
- [资讯前沿]协同创新助力海洋强省!崂山新增6家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
- [资讯前沿]新塍一农机合作社获评省级示范社
- [资讯前沿]“高原云耳”通过省级鉴定 将报送国家菌种库
- [资讯前沿]重磅!烟台开发区入选首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
- [资讯前沿]“星创天地”建设结硕果 我市5家单位分别入围国家级、省级名单
- [资讯前沿]山东将组建省级国家铁路运营平台
- [资讯前沿]我市孵化载体建设又有新动作,省级培训班在江门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