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海洋,留住海岸线
近日,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向各省反馈督察情况,痛批山东、浙江、海南3个沿海省份存在的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行为,要求加强近岸海域污染治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从督察组的反馈看,山东、浙江、海南这3个沿海省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向海要地:违法违规填海问题突出”、“向海要钱:海水养殖无序发展”、“向海排污:近海海域水质恶化”等问题。
针对向海要地最严重最突出的海南省,有媒体根据环保部官网通报及媒体报道整理了本次督察组点名批评的、对海域岸线自然生态和风貌破坏明显的项目地点,并通过近几年的卫星图加以比较呈现,令人触目惊心。
正如督导组向海南省反馈时所言,“一些市县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热衷于搞速效政绩工程,财政过分依赖房地产,房地产企业指到哪儿,政府规划跟到哪儿,鼓了钱袋、毁了生态”。只要有钱可赚,不惜将海岸线全部盖满房子,海岸线不够用,还可以填海制造新的海岸线,或者深入海中开发海岛,甚至人工填出一个新海岛来。
早前,就有权威人士算过一笔账,围填海成本一般为每亩15万元至20万元,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每亩地价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开发商再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这样暴利的生意,如果不加以约束,只怕还会产生更多问题。
疯狂的逐利目的,已经使很多填海造陆行为,远远超出了人们正常生产生活需要而向海洋索取的范围。世界上早期的填海造陆国家,如荷兰、日本、新加坡等等,已经呈现出种种不可逆的生态恶果,当年疯狂填海,今日高价还海,今日疯狂索取,明日海无可用,已经成为各国教训。像三亚市凤凰岛填海项目,由于填岛造成水流变化,三亚湾西部岸线遭到侵蚀,为修复岸滩不得不斥巨资对三亚湾进行人工补沙。
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在审批认证方面也有一系列的规制举措。但如果贯彻执行没有力度,就会出现像海花岛那样“化整为零违规审批”现象,就会出现凤凰岛那样“以国际客运港和邮轮港名义取得海域使用权,但实际主要用于房地产和酒店开发”的瞒天过海行为。而部分海洋部门仅对少数违法行为进行行政罚款,以罚代管,这实际上助长了违法填海行为。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固然因为制度乏力,需要让法律“长牙”,也需要重塑人们对于海洋对于自然的敬畏。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地,是地球环境的最重要依托,今天人类对于海洋的掌握,对于海洋性格和力量的了解,远远不足支撑以如此大规模地向海洋索取、污染、侵占和掠夺。所以,留住海岸线,亮出海岸线,延续人类数千年来对海洋的敬畏,保持人与海洋的关系和谐,事关全人类的福祉,沿海地方决策者们不可不慎。
敬畏海洋,当务之急就要让海洋不再不堪重负,让海岸线不再成为“房岸线”,更不能只因贪婪,天不怕,地不怕,就把海来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