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来了 哪些人才将大显身手
职业是产业的一面镜子。产业的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带来分工精细化和职业的新旧更替。越来越多的新职业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蕴藏着机会,也引领着未来。“五一”劳动节前夕,本版特邀4位新职业从业者,听听他们的人生选择和职业期待。
无人机驾驶员桑建勇:
“我要飞得更高更远”
“喂,绿丰公司吗?我这里砂糖桔出现红蜘蛛了,今天上午能派人带植保无人机过来帮我杀虫吗?”
“好的,你先在微信上发个定位给我,我尽快过去。”说话的,正是湖南东安县绿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无人机驾驶员桑建勇。
桑建勇原是东安县石期市镇供销社职工,1995年下岗后,一直从事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前几年,他回村看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好多田地撂荒的现状后,开始动起规模化种植水稻的念头。随后桑建勇跟家人商量,从村里流转了600亩地种水稻。农忙时节,他经常雇不到足够的人手帮忙。高温天气下,为水稻防治病虫害,靠人工背喷雾器喷洒农药,也容易出危险。
“发展现代农业,仅靠人工肯定不行,要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多动脑筋。现在种粮大户越来越多,这方面的需求很大。”2016年,桑建勇经营农资时,与广西一家公司联系,同时邀请好友一起到广西南宁学习植保无人机飞行技术。
“当时的无人机是电动单旋翼植保机,体型大,也比较重,操作起来很费劲。我们去学习了两个月,天天在39度高温下练习操作,还摔坏了两架。”桑建勇回想起以前学无人机的经历,感觉颇有一番辛酸,“现在的植保机大部分都采用多旋翼,体积小,操控性能也好多了。”
2017年,桑建勇与人合股,成立了东安县绿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专业化无人机驾驶员23人,植保无人机20余台,主要从事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及果树等经济林木的病虫害防治。
“别看我们公司人不多,作业范围可广了。”说起植保无人机的作用,平常话不多的桑建勇,顿时打开了话匣子,“去年七月我们派出小团队去新疆石河子,帮他们喷洒棉花脱叶剂。技术人员带去了两架植保无人机,四五天就喷洒了8000多亩棉花地,客户很满意,今年还想邀请我们去呢。”
由于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速度快,一架新式植保无人机一次可装重16公斤药水,老式无人机也可装重10公斤左右,一天可喷洒小麦、水稻作业200亩,喷洒果树林木超过100亩,是人工作业量的20倍左右。
去年,东安县南桥镇一村民的200余亩水稻突然大面积出现卷叶虫害。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收到虫情后,立即联系桑建勇携带2架植保无人机,当天下午就喷洒完毕,根除了全部卷叶虫。“无人机喷洒可防治虫害,农药残留也少。”桑建勇说,用植保无人机大面积作业,农药用药量减少20%左右,农产品更加绿色安全。
当前,北方已进入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今年,他的公司与河南信阳签约了4万亩小麦飞防作业协议,并派出7架植保机到那里开展飞防作业。“插上农业科技的翅膀,我们还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看着腾空而起的无人机,桑建勇说。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
近年来,无人机在农作物植保、森林防火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植保过程中,农业无人机不仅高效安全,而且节水节药,因此可以大大降低防控成本。实践表明,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使用无人机,成本大大低于人工防治,而且防治效果好。我国是农业大国,将无人机投入农业领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将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注入动力。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易溪:
数字技术让房子“活”起来
在普通人看来,房子都是按照图纸一砖一瓦盖出来的。受图纸平面化局限,在建设过程中修改方案或用料是常见的现象。而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可以在项目开工前就在虚拟空间做出一个竣工模型。项目各参建方按照这个模型各司其职:施工方无须再返回设计院改图,材料供应商也不能随意更改材料。因为模型方案清晰可见,一目了然,确定后不必再浪费人、财、物、时,可以大幅节约工期和成本。
而操作这一技术的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中建五局“睿筑BIM三创工作室”负责人易溪就是这项新职业大军中的一员。
记者在工地见到易溪时,他正给工人们讲解施工方案。与传统看平面图纸不同,他的身边只有一台电脑,通过切换BIM三维模型不同施工阶段,他将施工流程直观地呈现在工人面前。在这群“听众”当中,有一位从事施工20余年的老王师傅,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深为信服,“我们是跟不上时代了,用这种方式给我们讲施工方案,简单、明了,我们都看得懂!”
2011年5月,住建部发布《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正式拉开BIM在中国应用的序幕。当时还是中建五局华东建设公司信息化管理员的易溪,在而立之年毅然转到了BIM这个陌生领域。“很难,一开始连配筋、剪力墙都弄不明白,闹了一大堆笑话”,此前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给他什么帮助,国内关于BIM的资料也不多,易溪只能翻阅国外资料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