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大丰筑牢湿地保护底线 写好生态旅游文章
鸟的种群中有一种叫勺嘴鹬的极危物种,因其鸟喙如汤匙得名,全球只存400多只。每年,勺嘴鹬从俄罗斯迁徙至缅甸、孟加拉国一带,中途要在中国东部广袤的黄(渤)海滩涂湿地上歇息补给,以征服万里长途。这里还有各种仰赖海滩湿地生存的鸥类、鹭类、雁鸭类等各种水鸟。
当今世界,保护生物多样性早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共同行动。在7月5日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块土地位于江苏盐城,其中,坐拥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段、中段和东沙实验区的大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112公里海岸线,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地。
近日,记者走近这片东方湿地,来倾听申遗成功背后的故事和后申遗时代的生态“大丰歌”。
活生生的海滨生物博物馆
大丰东临黄海,是滩涂湿地宝库和亚洲东方最大的湿地,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在多轮沿海开发的浪潮中,保护如此完好的湿地尤显珍贵。这也是多年前麋鹿保护区选址能够花落大丰,世界濒危物种东方白鹳、“鸟中仙子”丹顶鹤以及我国特有珍稀鸟种震旦鸦雀在此生息繁衍的根底。
盐城市政协副主席、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孙大明告诉记者,这块湿地是东亚至澳大利亚鸟类迁移通道中不可或缺的点,“就好像汽车行驶需要加油,候鸟迁徙也需要环境优美、食物充沛的补给站,这片滩涂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已成为鸟类脑中的关键坐标”。
据了解,1986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将39头麋鹿从英国引入,即放养在大丰境内的麋鹿自然保护区。眼下,这里建成了世界面积最大的麋鹿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及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三个“世界之最”,成就了大丰“麋鹿之乡”的闪亮名片。
作为遗产地第一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完好保存了麋鹿及湿地鸟类赖以生存的南黄海湿地生态系统,承担着保护麋鹿、丹顶鹤及其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的重要任务。多年的保护措施让这里的生态系统日趋完整,麋鹿保护区的生物圈在逐年扩大,生物量在不断上升,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
孙大明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保护区内麋鹿种群数量为5016头,占全世界总数的60%以上,其中野外麋鹿种群1350头。此外还有兽类27种,鸟类204种,两栖类和爬行类21种,鱼类156种,昆虫599种,棘皮动物10种、环节动物62种,腔肠动物6种、浮游动物9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1种,更有近500种海边植物,是一座活生生的海滨生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