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区生态涵养惠民生(3)
在“十、百、千”工程的驱动下,作为密云东部旅游大镇,新城子镇政府今年着力推进“旅游+乡村”发展,并注重旅游环境这个“硬”品牌,把环境可持续性作为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旅游发展过程中。
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新城子镇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疏整促”,共拆除侵街占道私搭乱建37处1228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17.38万平方米,清除垃圾6.52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新城子镇着力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巩固森林小城镇建设成果,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努力构建“山区森林化、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家庭花园化”的建设格局,促进全镇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建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人居环境。
保护了绿水青山就等于创造了金山银山。如今,新城子镇搭建了民宿旅游的骨架,以“一村一特色、一宿一风景”为民宿旅游特色发展思路,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民俗旅游经营户申请区级贷款财政贴息,同时制定民俗户提档升级扶持奖励政策,盘活老旧农宅等闲置资源,重点打造“富六度”“古堡客栈”“爱丘山居”等一批精品民宿,把长城边塞、古堡院落、乡土民俗等文化元素融入民俗旅游之中,让精品民宿旅游成为新城子形象的新标签,全镇乡村旅游迈入加速腾飞的轨道。
农民增收金钥匙
得益于人居环境的提升,曾经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在变成“依山而兴傍水致富”
在“疏整促”中,密云区着力将政府对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群众的“钱袋子”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而鼓起来。
溪翁庄镇荞麦峪村50多岁的万明芝,过去是一名扛锄头种地的农民,在镇党委政府大力引导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她毅然决然放下了锄头,抛开了靠天吃饭的“押宝地”,通过政府组织培训、资金扶持,开起了农家院,打造了“荞麦宴”,她通过自己研究荞麦面点的做法,自创了小黄鸭、小金猪、小刺猬等几十种面点造型。现如今做得一手美味“荞麦宴”的万明芝,已经是村里的明星民俗户,游客常常点名去她家,就为了尝尝她的手艺,很多城里人成了她家的回头客,一年能为她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成了村里搞民俗接待的带头人。
“镇里专门请老师教大家做荞麦面点,区里还对民俗发展进行补贴,无偿帮助我们对外宣传,政府这么支持,我们一定能干出个样来!”谈起民俗旅游的前景和收入,万明芝和老伴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获得感。
为了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成群众增收的“金钥匙”,溪翁庄镇积极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民俗旅游产业,通过不懈努力,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今,溪翁庄各村已经发展起了30多种特色美食,民俗户达700余户。荞麦峪村的荞麦宴、黑山寺村的五彩鱼面、石马峪村的石锅宴、金叵罗村的贡米打包饭、尖岩村的栗子宴……特色美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溪翁庄,欣赏这里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民俗旅游也带火了密云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2017年,全年共举办了6次不同主题的活动,累计组织社区居民、企业、团体等195车次1万余人,实现销售146.5万元;通过宣传自驾游15万人次,消费3000余万元,共辐射近10万多个家庭进园区活动。
得益于人居环境的提升,曾经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在变成“依山而兴傍水致富”。2017年,密云实现民俗旅游收入9.03亿元,同比增长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59元,同比增长8.5%;有5600余户低收入农户实现“脱低”,乡村呈现勃勃生机。
密林深处,云雾氤氲,山水之间绘就美丽乡村。相信,随着“疏整促”的持续推进,密云农村的人居环境将继续提升,也将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增添更靓丽的底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