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经济“下半场” 积极财政政策有望加速兑现
减税降费将更加注重实效
按照计划,今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将超过2.5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日前透露,我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今年以来已累计超过1万亿元。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减税降费的重点既在减税更在降费。减税重在落实好现有减税政策,严禁以各种名义收缴过头税和清缴欠税,切实防止企业税收负担增加。降费重在降低行业垄断性和公共服务性收费标准,让更多企业能够从降费中得到真正实惠。
2.5万亿元减税降费是关键一招,且减负效应集中在下半年。近期,无论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是财税部门座谈会,都谈及要注重减税降费的落地效果。
对此,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陈东浩表示,财政部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继续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跟踪做好效果监测和分析研判,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更好地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
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加之受到疫情冲击,今年上半年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离今年预算安排仍有较大差距。“预计后续政策还将着力提振实体经济活力,促进企业和居民收入增长,为税源修复注入活力,进一步带动公共财政收入增加。此外,应该也不乏以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和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来补充收入,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可能达到1.9%。”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
财政支出重心转向稳投资
因为收入端压力以及疫情影响,上半年财政支出强度虽然不减,但节奏有所放缓,主要投向为城乡社区、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领域。
和财政收入面临的情况一样,今年上半年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增速为-5.8%,也远低于全年3.8%的增长要求。在诸建芳看来,随着生产生活渐入常态,更多的财政支出将会逐步落地,提振经济增长。综合来看,按照恰好完成预算规定的增速要求,保守估计下半年支出增速将达到14%。
保证基层“三保”需要仍是预算安排的重中之重。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到83915亿元,比上年增加9500亿元,增幅12.8%,增量和增幅都为近年来最高,并重点向中西部和困难地区倾斜。
据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介绍,综合分析来看,今年地方“三保”方面,资金来源上是有保障的,资金分配上是可直达的,责任落实上是明确的,组织领导上是有机制的,对个别市县财力困难的,也能够通过相关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抓好各项落实工作,密切关注地方财政运行情况,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专项债将提振三季度基建项目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考虑到资金从筹集到运用、再到发挥作用有一定时滞,上半年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特别抗疫国债效能的相当一部分将会在下半年体现出来。
在全年专项债额度创新高背景下,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上半年共发行2.24万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2.15万亿元的发行规模,下半年剩余1.51万亿元待发。
募集资金用途方面,上半年发行的新增专项债主要分布于公路、轨交类基础设施,以及市政产业园区等其他基础设施。从时间来看,二季度专项债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大,其中4月和6月交通类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其他基础设施占比超六成。
广发宏观资深分析师吴棋滢表示,剩余新增专项债相当于去年全年额度的七成,8至9月或迎来专项债的又一发行高峰,将对三季度基建项目产生提振作用。对于下半年行业结构,需要同时关注存量(产业园、新基建、生态环保、水务水利、医院建设)与增量(旧改、公共卫生,以及文体娱乐、旅游等配套设施)。
除了专项债,目前抗疫特别国债已累计发行7200亿元,完成1万亿元发行任务的72%,剩余28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在7月底发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