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进站 智能乘车 解析科技服务民生的“春运方程式”
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拉开帷幕,时光的列车载着13亿中国人,又到了“回家时间”。网络购票、扫码进站、智能乘车、静音车厢……这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新潮流”,似乎在不经意间,让铁路春运越来越有品质。
“走得了”是刚性需求,“走得好”则是切身体验。回顾过去,每逢春运,“一票难求”成了民生痛点。即便有了票,逼仄的绿皮车里拥挤不堪,连卫生间常常都挤满了人,“走得了”是旅客的唯一期盼,也是铁路部门的最大焦虑。
近十几年来,铁路部门集中力量办大事,持续推动铁路建设,不断增加运力,织出一张让群众从容出行的铁路网。特别是运行时速世界第一、发车频次世界第一的高铁网,显著提升了铁路运力,大幅缩短了旅途时间,使启程回家的日子有了更多选择。
在百姓对于生活质量提升和分享改革红利的渴望中,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群众的眼前、身边次第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的心里、口中娓娓道来:“刷脸”进站、“自主选座”、“接续换乘”、购票电子支付、扫码订餐、扫码乘车、候补购票、电子客票、复兴号动车组的投入……这些过去难以想象的服务举措,如今在中国遍地开花,为春运从“能走就行”升级到“走得称心”提供了有力保障。
风雨兼程披荆棘,而今迈步正当时。随着铁路网的跨越式发展,铁路春运已从“不得不完成的运输任务”变成“充满温情的服务平台”。特别是今年春运,铁路部门从群众最关注的购票、乘车、环境以及疫情防控等问题入手,调整车票预售期,出台24小时全天免费退票服务,实施票价优惠打折,线上售票提前1小时,继续增加运力供给,试行“静音车厢”和推出计次票和定期票产品以及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客票全覆盖、互联网订餐等“无接触式”服务的优势,从售票源头抓起,严格控制列车超员率,列车上预留发热旅客隔离席位,等等,如此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件件民生工程,解析着“民生方程式”,传递着深厚的民生情怀,折射出铁路部门的惠民之心。
诚然,只要细细回味这史诗般的出行滋味,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前行、还是回望,铁路春运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兜兜转转中,以往春运中看似难以破解的魔咒,数亿人钟摆式的大迁徙,部分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的相对集中,以及铁路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等,均因为改革发展豁然开朗,铁路春运也渐渐变得贴心暖心。春运之变证明,我们不仅有能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且能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更好的发展,也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由此可见,铁路部门坚持打“民生牌”,既符合铁路发展的要求,也符合铁路的实际,更符合百姓的愿景。通过铁路春运变化,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出行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更快捷、更便民、更人性的举措,尊重旅客体验的服务意识,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让春运回家路更加温暖,让旅客归乡脚步更加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