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建设: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焦点
■在边疆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边疆地区的具体实践,只有更加结合实际,更加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云南为例,讨论边疆地区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优势,试图探索新时代中国边疆建设的策略。
边疆建设发展的重点
实现边疆地区的繁荣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边疆地区具有广袤的国土、众多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加强边疆建设,是今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边疆地区乡村占比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云南边疆地区的乡村占比较其他地区更高,城市化水平更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民增收困难,解决“三农”问题形势严峻,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康。
边疆地区的优势
边疆地区具有许多优于其他地区的条件,建设发展潜力巨大,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这里以云南为例)。
1.边疆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
云南作为一个重要的边疆省份,在边疆地区中有一定代表性。
首先,地域广阔、资源丰富,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基础。我们的研究团队在调查中发现,在滇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当地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如橡胶、香蕉、咖啡、菠萝等种植,吸收了大量劳动力,也为当地人带来维持生计的收入。在凤庆县等山区,中药种植等产业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让当地经济发展有了产业支撑。而云南旅游业的兴盛,也让当地人有了就业和创业的基础,甚至还吸收了一定量的外来就业者。因此,云南边疆地区乡村振兴具有经济繁荣的先决条件。
其次,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是边疆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在云南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仍然延续着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并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发展和再造,有许多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成功经验。
第三,云南森林覆盖率达到55.7%,位居全国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云南视察时,他指出云南作为西南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云南省乃至国家、国际的重要的生态安全战略任务,他特别指出,生态环境是云南的财富,也是全国的财富,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2.边疆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优势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为主体的边疆地区无疑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阵地;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为边疆建设带来了历史性新机遇。
首先,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是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出入境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云南有瑞丽、畹町、河口等多个边境口岸,长期以来与各国互通互联,具有良好的对外交往基础。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边疆地区的区位优势必然越来越突出。
其次,云南边疆地区民族众多,有十多个跨境民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民族文化优势,它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遗产对促进云南边疆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价值。深入挖掘这些文化遗产,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边疆方案”,将会是边疆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成就。
边疆建设要抓住历史机遇
在边疆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加快推进边疆地区现代化。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边疆发展,要充分利用边疆地区的各项优势,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确保边疆稳固,边境安全。一方面,加大政策、资金投入,改善边疆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边境地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发掘边疆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当地人民的主体性,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保障边疆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此外,积极推动区域互动、城乡联动,加强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由于边疆地区的特殊性,在深入落实贯彻十九大提出的总要求的前提下,还需因地制宜地制定边疆地区发展规划,制定战略实施的具体标准,确保边疆建设取得实效。
在边疆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边疆地区的具体实践,只有更加结合实际,更加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本文系云南大学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