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溪产业扶贫"授人以渔"促增收
“巫溪是重庆最贫困的区县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巫溪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先斌介绍,2014年底新一轮建档立卡时,巫溪共识别出15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到8.6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8%,为全市最高。通过三年动态调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67万户,贫困人口9.7万人。
在新一轮国家脱贫攻坚中,巫溪县积极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就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构树扶贫、光伏扶贫、特色效益农业扶贫七大产业扶贫模式,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87个,带动贫困农户走上一条持续增收新路。按照计划,巫溪今年将减贫1.1万人,2019年减贫1.1万人,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创新使用财政扶贫资金
带动贫困户实现“分红兜底”
为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巫溪县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股权纽带将各种资源要素整合至产业平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贫困户尤其是特殊困难贫困户可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其中,重点采取投资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资金互助社四种方式。
“在古路镇观峰村,通过推行‘公司+农户+村集体’模式,重点发展集体乡村旅游。”李先斌表示,180户农户(贫困户68户)以土地、山林等资源折价入股,企业以现金方式入股,村集体以公共设施、乡村酒店及财政资金等折价入股。去年,该村实现旅游收入600万元,22户创办农家乐的贫困户,户均增收3万元。无能力创办农家乐的46户贫困户,通过股权分红和承包公司流转土地,户均增收1万元。
土城、乌龙两个乡镇在巫溪属于比较偏远的地区,贫困群众受限于交通、资金等因素,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脱贫难度较大。对此,巫溪县采用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利用水利部定点扶贫资金2200万元,整合社会资金2700万元,建成大河水电扶贫电站,投资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土城、乌龙两个乡镇991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可以分红1330元,让贫困群众在家中也有了收入。
而在古路、文峰等地,则推行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模式,将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紧密捆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2万元,采取“送牛入托、借牛还牛”等方式,带动500余贫困户从事肉牛养殖产业,户均增收3000元。
195个就业基地遍布乡镇
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挣钱”
针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但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群众,巫溪通过引导和支持县内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贫困乡村建立扶贫车间、扶贫超市、扶贫农庄、扶贫基地、扶贫工程队,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几年来,巫溪共建立了就近就业基地195个,51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愿望。
“扶贫车间带贫模式是鼓励本土返乡创业人员领办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李先斌说,巫溪首家“扶贫车间”鸿驰鞋业,优先招录贫困户和留守妇女67人,实行免费技术培训后即安排上岗,人均月工资收入2200元以上。目前,该厂正筹集资金6000万元,进行二期厂房及“扶贫车间”建设,全部建成后预计将新增贫困户就业岗位200个。
同时,在贫困乡村发展“扶贫超市”,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就业、订单销售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实现增收。“我的家”商贸企业在文峰、塘坊等乡镇建设“扶贫超市”12个,提供就业岗位126个,安排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45人,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实施“农超订单”,组织“扶贫超市”与贫困户签订生态猪、家禽、土豆、蔬菜等农副产品直供协议,参与农户1900余户,订单总额达到2400万元,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在“扶贫农庄”带贫模式中,则将旅游与扶贫有机结合,鼓励县内企业发展乡村旅游,吸纳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脱贫。如通城、花台、胜利等乡镇,整合乡村旅游产业扶贫资金250万元,扶持建立巴渝民宿、农旅观光园等“扶贫农庄”65个,通过“土地分租金、分红享股金、务工得薪金”方式,带动136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
特色产业扶贫模式齐头并进
构筑可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缺资金、少技术是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中最大的瓶颈。巫溪县为破解这个难题,专门制定出台特惠金融扶贫政策,协调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业、中银富登村镇银行4家金融机构全面参与,创新机制,设立承贷银行风险补偿金,确保银行敢放贷、放得快,降低门槛,加强技术指导,贫困群众贷得到、还得上。三年来,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18亿元,帮助6363户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巫溪县是全市光伏扶贫模式试点县,探索实施的光伏扶贫模式入选了《全国脱贫攻坚案例选》。2015以来,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00余万元,装机总量达到8083千瓦,为1236户贫困户建成户用光伏电站,户均年收益2500元左右,为125个贫困村建成村级光伏电站,每村年稳定收益3万元左右。
针对部分贫困程度深、不具备建设条件的贫困户,将光伏联户集中建在村办公室、卫生室、废弃村小等楼顶或村内荒山荒坡,发电收益平均分配给贫困户,既节约并网投入成本又便于集中管理。目前,全县900户贫困户采取联建方式,户均年收益约2500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