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聚焦 > 教育舆情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名校尖子生“神仙打架” 选才公平如何保障(2)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9-11-03
导读:刚收到清华大学待录取通知的王林,是典型的学霸。大学4年,他稳居专业第一。凭着傲人的成绩,他在今年夏天一口气填报了5所学校并拿到了offer。 有时两三天就得换个地方。北京、天津、上海、武汉从7月到9月,在漫长

刚收到清华大学待录取通知的王林,是典型的“学霸”。大学4年,他稳居专业第一。凭着傲人的成绩,他在今年夏天一口气填报了5所学校并拿到了offer。

“有时两三天就得换个地方。”北京、天津、上海、武汉……从7月到9月,在漫长的保研战线中,王林感觉,自己要么是在学校昏天黑地地复习,每天学习时间长达14个小时;要么就是背着沉重的行囊,穿梭在大江南北的各个车站。

早在大二,王林就开始参加各种保研的讲座,提前了解想去的学校,同时准备复习材料。但当大三开始四处投简历时,这位“学霸”依旧感到信心不足:“不确定因素太多,不得不多报。”

他注意到,各高校最终公布夏令营优秀营员名单时,有的会直接写明获得优秀营员即可以免复试直接录取,有的只会在通知末尾注明是“优先推荐名单”,还有的“保留调整推荐人选的权利,最终结果以审批公布结果为准”。

王林一直在几个推免生自发组成的微信群里。有些考生抱怨,明明被认定为优秀营员,但直到开始正式报名时才发现未被录取,然而此时,大部分好学校的名额已经招满。甚至,还有部分学校根本不公布最后的入围名单。

更自由更开放的选拔机制对高校是机遇也是挑战

日趋激烈的推免生源大战,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的一个注脚。

“这些年,我们招生工作量在逐渐加大。”南开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贾江鸿介绍,2014年,是中国研究生制度的一个分水岭。此前,推免生只能填报一个志愿,“求稳妥、留本校”成为大多数学生的选择。

随着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的出台,传统推免模式走向了终结。一方面,新政策极大地丰富了考生的选择:允许考生填报3个志愿,同时不再限制留校限额,高校也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另一方面,从报考直至录取,整个过程统一采用国家的“推免服务系统”,一改从前各高校使用自己的报名系统,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为了招到优秀的学生,学院也很早就开始了准备。”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卢兴多年参与推免选拔工作。他认为,当下的研究生教育需要在质量方面有进一步地提升,也应该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范围。

这也符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研究生阶段类似于学徒制的导师带学生的模式,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般来说,能取得各校推免资格的学生,往往成绩优异同时综合素质较强。提前深入学生中宣传邀请学生来参加夏令营,有助于导师与学生深入交流。“我们也不希望培养的都是自己本校的学生,这不就把学术越做越窄了吗?”他认为,学生的多元化也能优化学校的学缘关系。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各高校有了更多主动权,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选人细则,然而更高自由度也带来一些“可能会存在暗箱操作”的质疑。

“有些标准没有要求必须公开,可能会使一些学生认为流程不透明。”东部地区某高校研究生招生负责人说,以夏令营资格审查为例,考生所在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学生排名、外语能力等因素都可能被考虑其中,最终综合得出对学生的评价。

不可否认,考核中保留了不少主观因素,被认为留下了人为控制录取结果的空间。尽管没有写在明面上,但不少学校将考生是否“出身”名校作为隐性考核指标,也就是说,非名校考生被录取的几率很小。与此同时,考生导师的推荐、与对方学校的关系等,也都影响考核最终的结果。

这位负责人说,采纳导师推荐的原因也在于,报名的学生多了,有时很难完全从书面材料判断学生的能力,“那么我们认为,专家推荐就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考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各校考核标准不一、流程也不够透明。“这确实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该负责人承认,存在不同学校、不同导师的考核方式和难度不一的问题,“有的学校面试就是打个电话,很难真正起到考核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对其公平性的怀疑。一位考生对记者说,“最终录取谁,根本没有硬标准,学校说是谁就是谁。”

事实上,不仅是学生,各高校也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比如其他学校对学生做了很多工作,可能就把好学生吸引去了。”贾江鸿说。

上述东部高校招生负责人表达了同样的无奈,每年招生中都会有一些提前招到的学生在最后关头放弃被录取的资格,不来报到。为了避免被学生“放鸽子”,学校也只能想一些办法,比如这所学校有2000个录取推免生的名额,那么发出的通知可能会超过这个数量。

在他看来,这种更开放更自由的人才选拔方式,对高校下一轮的竞争和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编辑:张萧芸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