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标签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聚焦 > 金融舆情 > 正文

深港两地证券市场实现互联 证监会主席痛批“野蛮收购”

编辑: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6-12-09
导读:一、舆情综述 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引起了媒体报道热潮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分析。深港通的开通被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的一个明确信号。两市互通将为两

  一、舆情综述

  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引起了媒体报道热潮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分析。深港通的开通被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的一个明确信号。两市互通将为两地投资者带来更多投资机遇和便利,促进两地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将在更大程度上抑制国内市场投机。12月3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向来行事低调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一番措辞严厉的表态,在资本市场圈引发了轩然大波。舆论普遍认为此番讲话透露了两个信号,一个是批评借着举牌的名义进行投机性的操作影响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二是鼓励更多的机构能够采取合法合规负责任的态度来进行并购。此外,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呈现贬值走势,引起了部分市场人士的讨论,但国内专家普遍对人民币贬值趋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的确存在一定幅度的贬值,但相比绝大部分非美货币,人民币相对强势。

  对本周内相关热点话题解读如下:

  二、热点解析

  1.深港通正式开通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再迈出重要一步

  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时举行开通仪式。在深交所举行的开通仪式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士余共同为深港通首日交易敲钟开市。刘士余表示,深港通的开通必将为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注入正能量、注入信心、注入信任。“沪港通、深港通将好比两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汇集内地、香港全球市场资本、技术、信息、智慧、文化,从而惠及内地、香港、全球的经济发展。”

  【舆论观点】

  深港通的开通被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的一个明确信号。《新华每日电讯》称,深港通开通后,上海、深圳、香港三地联通的共同市场时代悄然开启。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期望与更多的海外市场互联互通。《瞭望》评论称,开放是姿态,开放是行动。起步较晚的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开放的姿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有步骤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题中之义。此外,深港通将为两地投资者带来更多投资机遇和便利,促进两地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将在更大程度上抑制国内市场投机。《证券时报》评论称,深港通的开通,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有利于市场的正常运作,特别是资金的互相流动,能够解决短期内A股和H股的差价。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称,“深港通”连接了深圳与香港,更是沟通了中国与世界。其有利于香港成为全球资金的汇集区,金融产品创新区,有利于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随着互通程度不断深化,香港更加成熟的机构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也将在更大程度上抑制国内市场投机并促进内地市场成熟。

  除了对深港通开通宏观意义的阐释,因开通后市场表现平稳,不少媒体及业内人士指出:深港通不争朝夕,利在长远。《大公报》社评指出,深港通开通首天,市场交投平稳是意料中事。各方应放远目光,而非着眼于短期资金流量。《香港商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市场早就预料,短期深港通不会带来太大刺激作用,可谓标志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星岛日报》社论指出,香港经济温和增长,内地经济逐步按计划转型,要是深港通能够在这基础上平稳发展,细水长流,就会加强中央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信心,为日后香港与内地实施“债市通”“新股通”和“ETF通”铺平道路,进一步促进两地繁荣共富。

  另外,有专家指出开通深港通毕竟是市场的放开,同样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风险,要注意防控。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指出,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深港通这一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将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上海金融报》援引美国存管信托及结算公司(DTCC)中国区总经理贾策(George Jia)观点表示,深港通的长远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配额制度、货币编码的不同、交易方式。 

  【舆情点评】

  时隔两年,深港通正式“通车”。深港通与沪港通差异性、深港通给两地市场乃至全球经济的宏观影响意义、深港通开通后市场表现以及股市投资建议等都成为媒体关注焦点。预计随着深港通发展,A股和H股的市场表现、两地资金流动新趋势、监管层完善新措等或将成为日后媒体关注点。

  2.刘士余痛批“野蛮收购”举牌概念股全面“退烧”

  12月3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向来行事低调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一番措辞严厉的表态,成为过去这个周末最引人关注的话题。

  刘士余在大会发言时称,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发生了一系列不太正常的现象,你有钱,举牌、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是可以的,作为对一些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公司的挑战,这有积极作用,但是,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这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舆论观点】

  刘士余措辞严厉的讲话在资本市场圈引发了轩然大波。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对于险资举牌等问题,监管层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表态反对,更多的是强调不能触犯法律。而刘士余的讲话或意味着监管层将对各种类型的杠杆收购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包括但不限于对收购资金来源的详细追问等。《北京晨报》称,在刘士余警告“野蛮人”的背后,是证监会年内多次强调全面监管。今年年初,刘士余履新时就曾表示,新主席的首要任务就是监管,要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只有监管才能保证改革的措施顺利实施。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可能掌握了部分险资举牌或杠杆收购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证据,但截至目前监管层相关调查结果并未出炉。种种迹象表明,险资举牌的杠杆资金来源或成未来监管的重点。

  不过,不少专家也指出对待刘士余主席的讲话,市场没有必要做过度反应。在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看来,刘士余主席只是做了一次正常的讲话,市场没有必要做过度反应。“有人认为刘士余讲话是针对某一家或某几家保险资金,这是不准确的。”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则表示,大家要从正面理解刘主席维护市场公正、建设良好市场环境的良苦用心。“刘主席的这番讲话并不是反对一切形式的举牌和收购。正常的举牌或收购在国内外都是正常的行为。但是,恶意举牌或收购,特别是对来路不明的资金、加了杠杆的资金等需要加强监管。”此外,有分析师认为,对部分险资进行警示,对A股是好事,更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也有专业人士表示,无论市场对高层喊话如何反应,今年下半年以来的险资行情可能会告一段落了。

  【舆情点评】

  近两年来,险资举牌A股上市公司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热点。宝能、安邦、恒大举牌万科,阳光保险增持伊利,安邦保险增持中国建筑等等。曾有分析指出,七大保险系举牌最为活跃,这些险资所动用的大多是杠杆资金,而这些杠杆资金的来源也备受市场质疑。刘士余主席讲话引发了各大媒体及专业人士的解读,舆论普遍认为此番讲话透露了两个信号,一个是批评借着举牌的名义进行投机性的操作影响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二是鼓励更多的机构能够采取合法合规负责任的态度来进行并购。目前,保监会已叫停前海人寿万能险,责令公司进行整改。预计随着保监会监管举措的进一步推进,险资企业在股市中举牌乱象将有所改观,相关事件的跟进报道以及监管层或推出的新政将引发新一轮舆论热议。 

  3.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较大 人民币对美元呈现贬值走势

  北京时间12月6日凌晨,多个外汇网站数据报价出现错误。当时谷歌美元兑人民币报价惊现7.43,与此同时多个外汇网站数据报价出现错误。知名货币和外汇网站X-Rates美元兑人民币报价7.477、XE报价也给出了7.48697的日内最高报价,疑似数据出现错误。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年初的6.50附近,一度跌到6.90关口,贬值幅度将近6%。10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依次跌破6.7、6.8、6.9几个重要点位,人民币兑美元距离7似乎仅“一步之遥”。 虽然人民币CFETS指数相对稳定,但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迅猛;目前多数机构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中期仍看跌。

  【舆论观点】

  新华社刊发《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本质是修正前期高估》一文,称近期,国际市场“黑天鹅事件”频飞,使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波动,人民币对美元也呈现出少见的贬值走势。但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显示出基本稳定,这表明人民币在逐渐脱离“美元锚”的同时,整体币值水平并未脱离大体稳健的基调,且更合理地体现了人民币内在币值变化。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分析师张一平也认为,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贬值,当前贬值预期较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由固定转向浮动难以避免的问题。多数市场参与者已经习惯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升值,还不适应人民币可以有升有贬的新常态。此外,不少市场人士解读认为,人民币汇率正逐渐从“美元锚”转换成“一篮子货币锚”,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机制下,人民币也可以更灵活地面对美元指数的震荡。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动荡也引发了境外媒体及业内人士的热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在外汇策略师和交易员圈子中,有些人开始相信这种看法:人民币可能经历同样粗暴、只是幅度较小的一次性贬值。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德里克o哈尔潘尼表示,这个过程中当然会有输家,“凡持有人民币敞口的人都会蒙受损失,比如背负美元债务的中国企业和银行。进口商届时不得不支付的价格意味着,其利润率会受到挤压。”

  【舆情点评】

  近来人民币对美元少见地贬值引起了部分市场人士的讨论,对此,媒体及业内人士进行了广泛地解读。国内舆论普遍对人民币贬值趋势持较为乐观的分析态度,不少媒体称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确存在一定幅度的贬值,但相比绝大部分非美货币,人民币相对强势。业内人士则认为,人民币贬值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第一阶段的贬值压力已经消化得差不多,而强势美元在短期内已有回调压力。中长期人民币仍然被看好,而美元中长期的走势则要视政策而定。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存在较大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相互强化可能是重大风险源,应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考虑到12月美联储加息加大的预期,以及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预计人民币短期内贬值压力以及资本管制政策等话题或成媒体关注点。 

责任编辑:admin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投稿信箱:tougao@yuqingz.com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