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舆情
-
我国成功研制ITER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极向场6号线圈(PF6线圈)竣工交付,将通过海运方式运送至法国ITER现...
-
我国科研团队拼上黑洞吸积理论最后一块拼图
即使黑洞看起来就像甜甜圈一样普通,它依旧是世界上最神秘、最受瞩目的天体之一。 前不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国内...
-
科技部发文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17日,科技部网站公布《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
-
失控恒星背后中等质量黑洞初现
近日,一颗失控的高速恒星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这颗名为PG 1610+062的恒星正在飞速逃离银河系。天文学家认为,PG 1610+062可能是在银河系中等质量黑洞的帮助下从其出生星团中弹出。 为了准确获...
-
世界最大全脑神经元三维数据库建成
神经元作为大脑的基础组成单元,对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以往,受神经元标注和成像技术的局限,得到的图像有较高的噪声和不均匀的信号。9月15日,在东南大学举办的2019神经元重建及应...
-
天文学家发现“一日进三餐”的黑洞
一个国际天文学团队新发现一个一日进三餐的超大质量黑洞,它大约每9个小时吞食一次物质,每顿饭吃掉的物质大约相当于4个月球。 美国航天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
天文学家在“超级地球”大气中发现水汽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11日发布一项研究说,该校一个团队基于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发现了太阳系外一颗类地行星大气中含有水汽,这颗行星还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 通过长期观测,天文学家已在太阳...
-
第七届科博会集中签约超900亿元 比去年增长近20亿元
记者8日从第七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成果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科博会共集中签约项目105个,吸引投资金额923.75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9个,比去年增长近20亿元。 本届科博会于9...
-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原子级石墨烯可控折叠
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折纸,但很少有人能想到,如今纳米材料石墨烯也有折纸术了。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鸿钧院士研究团队的陈辉博士等人首次实现了对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原子级可控折叠,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