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对我国构建金融体系的启示(3)
美国为例,在大萧条和这一轮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都较长时期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以扩张支出、应对下滑。但事后看,这样做不但未能避免经济衰退,相反导致资金泛滥、投机盛行、杠杆攀升、债务膨胀,最终催生了更大的泡沫和危机。
日本为应对广场协议带来的日元升值压力,实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图对冲,结果导致了泡沫经济和失去的十年。
决定一国长期经济增长水平的,是人口增长、教育、研发、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是自然资源、外国投资、物质资本、储蓄和投资,是自由贸易、控制贫富差距、产权和政治稳定,是改革开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这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长期的可持续的增长。
记得格林斯潘在反思这一轮金融危机时讲到:我们都没有预测到危机,这表明现有的经济分析框架存在重大的缺陷。相信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弥补这一缺陷的良方。
[①]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参加了人民银行党校2018年春季干部进修班。在这里,我聆听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分享了同学们的涓涓感悟,度过了注定难忘的三个月。根据党校安排,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必修课,兴趣之余,又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几个月来,所思所感,整理如下。
[②]如果过度的支出用于生产性投资,会造成僵尸企业、供给过剩;如果用于消费,则会像欧债危机中的希腊等国一样。
[③]1978-2015年,占美国人口一半的低收入家庭收入下降了1%,而同期中国上升了5倍。
[④]虽然民主没有必要完全平等,但人们需要分享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也需要不同地位、背景的人能相互交流,这样才可能协商、包容和关心彼此的共同利益,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⑤]不同文化的交流能产生很多火花,而这往往是创新的源泉。
[⑥]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各种停不下来的资产价格膨胀或跌跌不休。
[⑦]通常来讲商品和服务市场比金融市场更适用于有效市场假设和理性预期。
[⑧]比如大家都在买卖次贷衍生产品,而有一家公司CEO觉得风险高决定不参与,那结果多半是基于短期业绩考核(年度甚至是季度的财报)的董事会将提出解雇这个CEO,因为其他公司都在买卖这个,而且眼前看都在挣钱。
[⑨]相反,资本主义国家4-5年一届的选举制,使其领导人在决策时,面临的约束条件更多,眼光更短。因此,很多西方国家合理的政策,在我国不一定合适。
[⑩]凯恩斯在年轻时也认为经济可以预测,做投资也很成功。但最后他承认经济不确定性很大,难于预测。
[11]比如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同时授予了法玛和希勒,前者主张市场有效假定,后者认为市场非理性繁荣。这表明我们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学也难以像物理学和化学一样言称科学。
[12]1992年以来,美国约82%的股票共同基金没有战胜指数基金(因为频繁的交易和过高的管理费),约18%的战胜者在其后的时期也未能延续其胜绩(表明其胜绩更多的是靠运气)。
[13]初次分配应以效率为本,二次分配应以公平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