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前沿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乡村环境治理的西部先锋(2)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9-02-13
导读:“只有让分散的资金‘握指成拳’,才能激活各方面社会资金投入,才能有效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难题。”康县财政局局长李应章说,康县始终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广开投资渠道,探索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多元投入

  “只有让分散的资金‘握指成拳’,才能激活各方面社会资金投入,才能有效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难题。”康县财政局局长李应章说,康县始终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广开投资渠道,探索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多元投入格局。

  是因地制宜,还是大拆大建?

  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每个贫困地区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康县交出的答卷是:低成本、不折腾、高成效。

  记者调研时发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期,许多群众都存在顾虑,担心乡村风貌会被破坏,更害怕被拆房、被占地、多花钱、瞎折腾。但后来发现,不仅自己的地没有动,而且自己的家变美了。

  针对环境“脏乱差”这一顽疾,康县重点实施“四清、五化、五改、五治”工程,即清理粪堆、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清理河道;道路硬化、村容净化、家庭美化、四旁绿化、居室亮化;改炕、改水、改灶、改厕、改圈;治理乱堆乱放、治理乱搭乱建、治理乱采乱挖、治理乱砍乱伐、治理乱贴乱画。

  采访发现,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不大包大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用物质扶持的方式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比如,房屋风貌改造、入户巷道和庭院硬化等工程,由财政奖补、分户实施,变“等等看”为“主动干”。

  当地群众在实施危房改造、地基处理、沟道砌筑的过程中,都充分就地取材。废旧瓦片、河道碎石、树枝竹片等材料都被充分利用,变成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美丽点缀。村干部告诉记者,整治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毁一株草、不挪一块石”,这样做除了保护生态,还能节约资金。

  在控制成本上,康县可谓事无巨细,体现在每一个具体建设项目上。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严格按照审批的项目数、工程量和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不随意扩大或减少工程量,不随意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确保整治任务高质量完成。

  譬如,活动广场的地面建筑材料以青石板、透水砖铺设为主,不采用大理石等高等石材,充分利用石碾子、老器物、老农具等做装饰材料;入户道路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按照2平方米面积补助1袋水泥的奖补标准,由农户自行建设,不足部分由农户通过备沙备料、投工投劳、自筹等办法解决……

  实践证明,不折腾的做法,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更撬动了大家投资出力。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假如政府给一户15袋水泥,也就是300元,农户就要备沙3车,需要600元,用工6名,折资500元,是政府投资的3倍多。

  如今的大水沟村,俨然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冬日的阳光斜着身子,在大水沟村西面驼峰般高耸入云的山脊上,把一地的温暖向东面的草坡、古树、竹林和民居的二楼任意涂抹。

  一条干净平整的水泥路,把躲藏在群山怀抱中的大水沟村引入人们的视线。一幢幢矗立的崭新民居白墙黛瓦,临河而卧;一泓清澈的河水在台阶式的河床里自由自在叮叮咚咚,贯穿村庄,顺势而下;一座座仿生态的小桥撑起小村的筋骨;一串串火红的灯笼在休闲健身广场上高高垂挂;一个个用竹板竹条编制的绿色垃圾屋“蹲坐在路边”憨态可掬;一架临水而居的水车还原着曾已远去的乡愁……

  环境美了,人气旺了。每到最美季节,四面八方游客云集大水沟村,游农家小院、看古树流水、品山珍野菜、喝十里香烧酒。十里香烧酒坊负责人张晓英说,游客多的时候,自家酒坊做的烧酒都不够卖的,一年能赚几万元钱。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康县许多村社都对古树名木有着很好的保护,白杨乡桂花庄的千年金桂、岸门口镇贾家坝村的千年银杏、朱家沟的千年麻柳树、长坝镇花桥村的千年菩提等,都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是建管并重,还是重建轻管?

  中央三令五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处理垃圾、治理污水、改造厕所等,不是建成工程就万事大吉了,关键要运营好、可持续,真正让老百姓用得好、长受益。建立一套务实管用的管护运行机制,往往比工程建设更费力更要紧。

  管护运行机制该怎么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康县建立一套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及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以管护机制来规范村民行为。康县坚持建管并重,采取边建设、边管理的办法,在政府主导下,全县乡村两级都制定了《乡规民约》《村规民约》《村内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各项长效管理制度,对村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对村民行为进行规范。

  ——以评比来加强村民自主管理。调研发现,几乎每个村都成立了由乡里的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卫生评比小组,部分村还成立了环境卫生理事会,由群众自主管理。村口的“一日五问”惹人眼球:“个人卫生,今天你讲究了吗?家庭内外,今天你整理了吗?房前屋后,今天你清扫了吗?公共清洁,今天你爱护了吗?环境改善,今天你微笑了吗?”质朴的村民虽然不能清楚地记下每一问,但却用实际行动做着最真实的回答。

  为了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引向深入,康县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小手拉大手”是由家中的小学生通过老师讲解和对农村社会发展的认知,知道了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等方面的知识,向家长提出要求,督促家长改变陈旧陋习,提醒家长改变生产生活习惯。

  康县环保局局长冯东升说,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利用学生的荣辱感来督促家长讲卫生爱环境)活动,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开始认同了,政府、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机制正在形成。

  好办法为什么会层出不穷?关键一条就是县委激发了基层组织活力。

编辑:李菲菲
中国舆情网
时代网评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