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让中国与世界联结
【“一带一路”进行时·共商共建共享】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莫格娜是尼泊尔拉格切米学校的学生,因为没有书包,每天她和同学们只能用头顶着一堆书去上学。每逢雨季,心爱的书本总会被雨水湿透,让她伤心不已。
2018年夏天,中国扶贫基金会送来的爱心包裹让莫格娜和同学们的求学生活从此而改变。“谢谢来自‘熊猫国度’的珍贵礼物,有了书包再也不怕书被淋湿。”莫格娜的话语中满是幸福和感恩。爱心无大小,友谊无边界。民心相通,将中国与世界联结。
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陈红涛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开始于2009年,中国舆情网,致力于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的学习条件。过去几年共向全国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了500多万个包裹。
经过长时间、多国域的需求调研,在阿里巴巴公益宝贝爱心网商和其他捐赠人的支持下,爱心包裹项目走出国门。2018年,数以万计的爱心包裹在尼泊尔、缅甸、柬埔寨和纳米比亚进行了试点发放,受到当地政府、学校和民众的热烈欢迎。
除了爱心包裹项目之外,中国扶贫基金会还将“新长城大学生助学项目”复制到国外,在缅甸开展“胞波助学金项目”并取得很好的效果。“项目为缅甸贫困大学生提供1年至4年不等的经济资助和成才支持,目前项目第一批受益大学生已完成大学4年的学业,部分毕业生还通过我们举办的招聘推介会与在缅甸的中资企业达成了聘用意向。”陈红涛介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扶贫基金会作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交往的使者,既承担了增进友谊、加深了解的重任,又发挥着助推合作的作用。“秉持‘大爱无疆、民心相通’理念,基金会深入项目国基层,与当地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众多有针对性的民生项目,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不断夯实民意基础。”陈红涛说,我们希望在国内做好扶贫工作的同时,将中国的减贫经验传递出去,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国际爱心包裹项目、非洲微笑儿童供餐项目、非洲水窖项目、缅甸奖助学金项目……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以来,中国扶贫基金会加大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扶贫支持力度,一系列扶贫济困项目让当地百姓得到实惠。
“感谢中国人民的爱心,这是一份让人感动的承诺。”埃塞俄比亚前第一夫人罗曼·塔斯法耶说,“我们已经看到学生营养情况有所改善,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昏厥,能够更加专注,开始取得好成绩。”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国际救灾和发展援助方面投入的资金和物资价值已超过1.6亿元人民币,惠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5万人次。特别是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以来,中国扶贫基金会累计投入国际救灾和发展援助超过6000万元,受益总人数超过20万人次。
“在扶危济困的过程中,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友谊愈加深厚。”陈红涛介绍,国际爱心包裹项目未来3年内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有需求的小学生将发放超过100万个爱心包裹,2019年将惠及首批10至12个国家超过20万小学生;非洲微笑儿童供餐项目未来两年内将面向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贫困公立小学学生,提供在校期间免费餐食,惠及9000名受饥儿童;非洲水窖项目未来两年内将面向埃塞俄比亚有清洁饮水需求的当地社区,建设水窖等安全饮水设施,计划每年募集200万元,每年惠及3000人。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5日 01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