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2)
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方面,一是针对新药临床研发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引导强化本地医疗机构对广州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临床试验的支持;二是针对研发平台,分别从建设、认证、运营等方面扶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对药企吸引力。
在完善临床研究服务体系方面,从业界反映最强烈的研究型病房建设、研究者创新环境、科研成果转化以及离岗创业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激发临床机构人才智力和活力。
在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制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在强化产业支撑保障方面,增强医保政策、空间要素、通关便利、重大事项、行业协作等保障措施。
多招推动全产业链对接
扶持项目全生命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规定》一是以项目视角,从创新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制造、技术提升、市场应用等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各环节切入,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给予扶持。例如在市场应用阶段,《若干规定》也提出了增加医保政策对广州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支持,如支持中药饮片和独家中药品种增补纳入省医保目录,支持民族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立项后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特需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等。
二是以供给视角,全面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空间、市场等全要素保障。在人才方面,除了刚才提到对诺奖等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磅奖励,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提出进一步通过考核体系的调整,从支持研究型病房建设、改善研究者创新环境、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支持离岗创业等业界反映最强烈的方面入手,进一步激发临床机构人才智力和活力。而在空间方面,《若干规定》提出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建设生产厂房和办公用房,意向用地纳入市、区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常年科研、临床研究或生产用品进出口的单位,给予相应通关便利,这些举措从各方面强化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撑保障。
三是以主体视角,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高校、科研机构、医院、行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乃至广大患者等全类型市场主体都能从中获益,大力支持药物临床试验专委会、生物医药产业专家智库、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发展壮大,推动“院长、所长、董事长”全产业链的精准对接、高效协同。《若干规定》提出,将临床研究专职架构、人员、工作业绩,以及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效率等纳入医疗机构登记评审及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范围,对临床研究医护人员的岗位设置、职务晋升给予倾斜,医院内部绩效分配加大向临床研究工作人员倾斜,临床研究纳入职称评定工作业绩评价的主要内容。经所在单位同意,临床研究人员可兼职并合法取酬,可离岗创新创业,收入不受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将有“强链”“补链”“延链”等行动
陈建荣介绍,政策扶持是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重要的软实力、竞争力的体现,接下来,广州还将有一系列“强链”“补链”“延链”等行动,系统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加快发展。
一是着力实施生物医药优势环节“强链”行动。培育一批产业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支持3-5家创新型龙头企业。完善临床资源统筹与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政府牵头+第三方独立运作的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
二是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关键环节“补链”行动。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的关键共性生物医药产业支撑平台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力支持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家实验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三是深入开展生物医药薄弱环节“延链”行动。加快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
强化产业支撑保障
支持中药饮片增补纳入省医保目录,支持独家中药品种、民族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立项后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特需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
支持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纳入省医疗服务项目目录
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建设生产厂房和办公用房,意向用地纳入市、区年度土地利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