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前沿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中国农机“智”向何往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 时间:2020-02-15
导读:中国农机“智”向何往 罗锡文和汪懋华在会议现

中国农机“智”向何往


中国农机“智”向何往

罗锡文和汪懋华在会议现场。江苏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陈彬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60年前的1959年,这句话被毛泽东主席写在了他亲自撰写的《党内通信》。由此,也拉开了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序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大荒建三江家农业科技园区时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此时,我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

然而,在体量极速扩充的同时,我国针对农业机械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否够强?国产农业机械能否满足农业发展需求?我国农机制造和研发能力达到了何种程度?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出路又在何方?

不久前,在江苏大学举行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重要论述暨纪念毛泽东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著名论断发表60周年报告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了讨论。

依赖进口的弹簧

对于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历史,已经深耕农业机械研究近半个世纪的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是很有发言权的。

罗锡文与农业机械结缘是在1970年。那一年,他从华中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并进入贵州省铜仁县农机厂工作。也正是在那一年,大洋彼岸的美国,科研人员研发出了一项拖拉机动力换挡技术。而我国掌握这项技术,则是在44年后的2014年。此时,罗锡文已经是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了。

中国农业机械化起步之晚,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其实是很迅速的,也取得了很多成绩。”采访中,罗锡文表示,这种成绩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即农机装备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农机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以及农机工业和农机产值直线上升发展。

“以农机产值为例,20年前,我国的农机总产值加起来,还比不过国外的一家公司。但现在,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了。”

然而,“大国”并不意味着“强国”。

在发言中,江苏大学农业装备学部执行主任毛罕平表示,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还存在着各类农机产品发展不平衡,装备无法适应多样性的农艺需求的问题,很多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至今尚无机可用。

毛罕平曾听国内某农机供应商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此前,该供应商本以为中国的80马力拖拉机在非洲已经很有竞争力了,但去赞比亚投标时他们才发现,印度生产的某些产品质量都比他们的好,价格也更加有优势。

去年,罗锡文曾针对拖拉机行业的技术现状进行过调研。最终结果让罗锡文有些吃惊:“在拖拉机技术领域,我们还有很多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他说,比如国内拖拉机的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压力最大只能达到1600帕,而超过1800帕的系统则都要从德国进口。

“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们的插秧机里面的很多弹簧都还必须由国外进口。”罗锡文说。

“全程”与“全面”

对于中国的农业机械现代化进程来说,2004年是一个需要被记住的日子。

当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中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同年,中央财政开始实施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至2015年,该项补贴已经达到了2364亿元。

“至2017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66.24%。”发言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说。

对于这一数字,汪懋华其实是觉得有“问题”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我将其称作‘1.0版本’。在这一版本下,我们并不关注育种环节的机械化,不关注储藏环节的机械化,只关注耕种收的机械化。我们的指标似乎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耕种收的数字。”汪懋华说。

采访中,他表示,农业机械化未来的发展要朝向“全面全程机械化”,其中的“全程”指的便是关注农作物从育种到采后加工储藏的全链条机械化。

如果说“全程”机械化关注的是农作物生产的纵向链条,那么“全面机械化”则直指目前我国在农作物机械化生产中,作物品种不平衡的问题。

“机械化方面,小麦已经超过90%,而蔬菜机械化中的移栽、收获方面还基本上要靠人工,蔬菜机械化水平也只有25%左右,人工成本占用了整个生产成本的50%。”发言中,毛罕平用这样一组数字,以点带面地说明了我国农作物机械化程度的不均衡。

对此,罗锡文表示,未来农业的全面机械化,首先是第一产业的全面机械化,即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同时,还包括第二产业的全面机械化,即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

“通过对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的观察,我们会得出一个规律——当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养殖业就一定会超过种植业,荷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罗锡文说,这就需要我们大幅度提高养殖业的机械化水平。

“但请问,我们国内有多少高校在研究养殖业的机械化呢?”

对此,他自己的回答是:“几乎没有。”

智能制造为农机智能化“打前哨”

当我们完成了农业的“全面全程机械化”后,汪懋华觉得,下一步就要重点加强信息化的深入,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从而达到农业机械的智慧化,以及最终的智能化。

需要强调的是,在采访中,包括汪懋华在内的很多专家都认为,农业的机械化与智能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而是要在机械化的过程中,逐步加入智能化元素。正如罗锡文所指出的,“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

既然对于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来说,智能化还有些遥远,那么,有没有目前需要做的“前哨性工作”呢?

汪懋华将这一问题的答案定为制造业的智能制造。

“要实现农业装备的智能化,首先要实现相关制造业的智能化。只有我们的农机制造能力提高了,制造精度提上去了,我们才能安心推动农机领域的智能化。”他说。

毛罕平也认为,对于农机装备的发展而言,“大工业”的力量十分重要。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