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ETF屡创新高原因何在?
首先,疫情是我们生物医药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主线投资的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那么近期发生的一些什么事?首先是最近瑞德西韦的治疗效果,大家可以看到,中美各个研究方面出了一些报告,对有效性做了一些研究。网上的一些消息,国内的团队针对新冠肺炎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也是昨天在一个比较高级的国际期刊上面发表了文章。显示的效果是有,但是不明显。
但是在不久之后,美国瑞德西韦的研究团队也发表了声明称,美国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对瑞德西韦的研究取得了很积极的数据。这个数据显示对患者有很大的疗效。同样一个消息,在美国股价提升,但是传到我们国内,今天不管是疫苗,生物医药,大家的股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或者说是下跌。
我们要分开来看。第一,国内对于瑞德西韦的研究,是比较科学,多方面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来说,是以尽可能排除各种干扰,真正看出瑞德西韦的疗效为目的来进行检测的。美国这边,我们对它的诊疗标准不做评价,但是美国确实对于疫情发展到这个情况,是希望有一个药物能给市场信心一个提振的。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要一个积极的数据也不为过。毕竟从国内的诊疗新冠疫情的经验来看,确实有很多药,包括中药在内,对新冠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是关键在早期,在12天内,对患者介入治疗。
从国内的经验来看,很多药物,包括瑞德西韦在内都有疗效。但是美国的话,就是不管别的药物,觉得瑞德西韦就有效。这就产生了差别。就是这是一个有效药,但是不是特效药。这给美国的市场一个信心。
因此,这个药是一个有效药,但是对国内的意义不大。原因第一是我们认为这个药品的有效性是有的,但是还没到特效药的程度。不是说我有了瑞德西韦,新冠疫情就可以缓解了。
第二个就是我们国内对新冠疫情的手段很有效,导致我们现在也没有太多的疫情发生,新冠疫情的传染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以至于我们在做瑞德西韦的测试的时候,后期已经没有足够的病人来做这个严格的测试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将来要做的是,瑞德西韦在早期,或者和别的药物联用,是否会对重症患者产生效果的研究。现在可以积极地看待这个药,但是现在找到特效药或者特效疫苗,不是很短期的事情。
现在国内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和疫情是直接相关的,比如说国内大量生产的医药器械,用于个人的防护设备。以及我们体外诊断的设备,都有大量的出口。因为觉得疫情会得到控制,这些产品就没有很大的需求。现在市场在这个节点,对这些企业短期的价格,看法比较悲观一点。今天,相应的指数也是出现了调整。
一季报分化还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受益于疫情的话,一季度的表现是超预期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不管是生物医药行业,大医药,一些工业,都面临一个问题是由于一季度的疫情管控,导致开工率的不足。以生物医药来说,占用了额外的资源,挤占了其它医疗产品的生产。典型的,就是生产线用来制造医疗设备。另外就是在各大医院,本来要做的一些检查、手术被延迟了。
一季度整体的需求有所下降,这对于企业来说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毕竟都是一个短期的事情。当然病人不能说不看病。但是医院被认为是一个很危险的地方,大家觉得有新冠疫情,不敢去医院看病了。但是到了二季度,该看的病还是得看,该做得手术还是得做。二季度的弹性还是比较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有很大的修复空间的,大家还是不用太悲观。毕竟整个医疗行业,或者说整个生物医药行业,未来的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二.医药行业展望
生物医药指数今年涨幅是不错的。今年年初以来,是全行业涨得最好的一个子行业(截至4月29日)。目前,是有一个调整。最近也是、季报披露的一个高峰期。由于年报、季报即将披露完毕,最近是一个业绩催化期了。在这个时间点,我们认为布局医药资产还是比较适合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内的疫情得到了缓解,但是海外的疫情还在蔓延。我们看到有一些有明确数据披露的国家,都在四月份的末期,五月份有一个拐点。但是从绝对被感染的人数来说,还是在一个增长的阶段。未来患者人数还是可能进一步提升的。从这个阶段来看,还是要一些医疗设备来支撑才能够缓解疫情的,对这些产品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国内相关企业还是很有可能会受益的。
国内已经到了复工率很高的阶段了。绝大多数企业正常的生产了。国外对我们监测、防护、治疗的耗材和器械还是有很大的需求,我们的产品还是可以用来出口的。另外就是我觉得在发展中国家,像南亚、非洲、南美,他们的疫情依然有可能会扩展,毕竟他们的监测力度是不足的。所以对国内相关医疗设备的生产企业,对他们的业绩是一个额外的好处。
另一方面国内一些行业的弹性是比较大的,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恢复的。国内的复工、疫情管控,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后期的阶段。二季度人均的医保支出,还是有可能进一步提升的。所以我们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医保统筹管理资金使用效率上有一个提升,支付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是医保会不断去纳入新品种,提高保障的范围,这也是有利于相关企业获得比较好的销售利润的。
这次新冠疫情的爆发,也暴露出国内一些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我们平时可能认为看病难,医患矛盾比较大。但是还没出现医疗挤兑。但是在疫情阶段,就确实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医疗资源挤兑的这样一个很严重的情况。那么我们认为在疫情过后,这方面很可能是一个建设方向,就是把医疗卫生作为新基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所谓的医疗新基建。和我们目前这些,分级诊疗,这种方案都是不冲突的。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省市都公布了涉及医疗的计划,我们认为医疗建设的产业链会有一个发展。包括我们像重症ICU病房不足,这个也暴露地比较明显。我们看到国内和欧洲,我们人均的ICU病房数是远远比不过人家的。我们能够控制新冠疫情是因为我们用了一些比较科学的手段。如果我们用了欧美一样的手段的话,完全在传染方面不做控制的话,我们国内的ICU病房明显是不够的,不足以应对像新冠疫情这样的传染病。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医疗会成为新基建重要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真金白银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首位发展 兰州高新区发布20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
- [资讯前沿]为何你刚卖出生物医药又涨了?
- [资讯前沿]生物医药与智能科技战略融合高峰论坛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成功举办
- [资讯前沿]锁定生物医药产业产值200亿元目标玉溪市启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
- [资讯前沿]生物医药B类终结六连阴 康希诺生物(06185)反弹7.66%
- [资讯前沿]生物医药与智能科技战略融合高峰论坛 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
- [资讯前沿]为什么这只生物医药新股要重点打新?1倍空间可期!
- [资讯前沿]我国首个新冠mRNA疫苗获批临床 沃森生物、苏州生物医药企业参与共同研制
- [资讯前沿]卫光生物战略发布:中国血液制品先锋和全球平台化生物医药新锐
- [资讯前沿]卓谊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落位长春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