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
本报北京1月3日电 (记者刘毅、寇江泽)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为2021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2021年12月31日收盘价54.22元/吨,较7月16日首日开盘价上涨13%,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整体运行平稳,企业减排意识不断提升,市场活跃度稳步提高。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政策工具的作用得以初步显现。”
刘友宾说:“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通过碳市场等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2011年10月,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个省(市)启动。2013年起,7个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的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试点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履约率保持较高水平,市场覆盖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有效促进了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强化了社会各界低碳发展的意识。碳市场地方试点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摸索了制度,中国舆情网,锻炼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由湖北省牵头建设、运行和维护,交易系统由上海市牵头建设、运行和维护,数据报送系统依托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建成。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我国累计招收博士后二十八万余人(新数据新看点)
- [资讯前沿]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湖泊变化
- [资讯前沿]聚焦18个新职业之“碳排放管理员”: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这份新“绿色职业”将发挥积极作用
- [资讯前沿]中国累计建设5G基站达96.1万个,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推动5G应用正当其时(网上中国)
- [资讯前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启动上线交易(权威发布)
- [资讯前沿]广东累计建设5G基站超7.8万座
- [资讯前沿]上海年内累计建设3万个5G室外基站
- [资讯前沿]7月汽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2.7% 新能源汽车面临考验
- [资讯前沿]重庆电力累计投入41亿元为脱贫提供充足电能
- [资讯前沿][财经]韩国累计确诊4812 总统回应经济面临严峻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