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常委建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扶贫·扶智·扶志
6月25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成为协商建言主题。政协常委们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当下,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阶段,要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统筹精准扶贫与经济社会发展、开发式扶贫与综合保障性扶贫等。
■“天文小镇”面貌一新
全国政协常委张杰在会上讲述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2005年,他带领中科院团队考察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项目的选址,最终决定选址在贵州省平塘县。虽然选到了适合的地址,但当地的贫困状况,令张杰心情很沉重。令他欣慰的是,2018年,张杰又去了一次平塘,发现周边建起了“天文小镇”来发展旅游,当地周围1650户贫困家庭已经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到了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地方。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体会到党委、政府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张杰感慨地说。
和张杰有相似感慨的政协常委还有很多。今年5月,马志伟常委参加了全国政协在青海开展的扶贫工作调研。马志伟说,当地一个易地搬迁的藏族、回族安置点,新房是根据藏族、回族不同的文化元素设计建造的。在一个整体搬迁村,老支书激动地说:“我只花了不到1万元,政府就帮我修了院子和新房,感谢啊!”
■ 防止“手榴弹炸跳蚤”
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因素复杂交织,脱贫攻坚面临特殊困难。
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指出,中国对世界减贫的贡献在70%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他同时提醒,当前脱贫进入了攻坚期,一定要注重防范化解扶贫领域的几个主要风险,“一是产业扶贫的市场风险,产业扶贫要讲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风险可控,不能反过来,不能‘手榴弹炸跳蚤’;二是易地扶贫的风险,主要是解决安置稳定性问题;三是防止地方财政过度举债风险;四是防范财政和金融交织的风险。”他指出。
卢纯常委认为,扶贫先扶智,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是提升扶贫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建议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通过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完善教育扶贫项目储备库,有针对性地分层分类施策。
为确保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安全高效,秦博勇和石爱中常委在联合发言中建议,应强化管理,扎紧笼子防渗漏,要突出县级责任,强化扶贫资金在项目申报、资金分配、资金拨付和实际投向等各个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同时突出村级责任,严格落实村级财务制度,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针对因病致病返贫,王培安委员认为,应该进一步建立完善兜底医疗保障机制,综合施策,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就近看病。
■ 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
在裘援平常委看来,“中国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举世瞩目,经验弥足珍贵”。
李保东常委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加强国际对话合作。为此,李保东从3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在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综合保障并重的情况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谋划,充分借鉴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已有的经验;二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引入人力、技术、资金等方式,让其他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为国际社会减贫提供中国方案;三是要在国际上多宣传中国的扶贫成绩。
“让贫困远去,让故事留存。”马志伟在讲到一个平均海拔3200米的贫困村的第一书记组织农民荒山造林几百亩的故事时,感慨地说,“这就是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