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标签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聚焦 > 教育舆情 > 正文

教育舆情:高校强制学生实习 专业实践岂可包办?

编辑: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7-07-31
导读:近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多名学生在网上发声维权,称被学校强制到富士康(山东烟台)实习。7月20日晚,辽宁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此事的通报,要求学校立即终止学生暑期教学实习活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截至7

近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多名学生在网上发声维权,称被学校强制到富士康(山东烟台)实习。7月20日晚,辽宁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此事的通报,要求学校立即终止学生暑期教学实习活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18时,有关“沈阳 强制实习”的新闻有1763篇,微博651条,微信353篇,论坛帖文146篇。新浪微博中,#高校被指强制学生实习#、#不实习不准毕业#等话题都有较高的关注度。

舆情发展脉络

7月18日起,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多名学生通过微博、QQ等网络渠道发声维权,称数百名被学校强制前往富士康(山东烟台)科技工业园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实习,并被强迫签署三方协议。如果不去实习,就拿不到学位证。而且实习内容与其所学专业并不对口,环境非常差,学生实习如同“坐班房”,150平方米的屋子里挤了几百个人进行培训。

7月20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回应称,这些网络报道并不属实,所谓实习实际上是一门名为《专业实践》的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属于校企合作环节。“这种不属实的网络信息对我校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单位,但学校也有义务掌握学生的实践内容,对实践学习进行评定。我们希望保证实习质量才会统一安排实习单位。”

7月20日,辽宁省教育厅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学校情况汇报,研究事件处理方案,并于23时20分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一份有关情况的声明,要求学校立即终止学生暑期教学实习活动,并组成专门工作组,赴烟台指导学校组织学生有序返程。同时,对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组织学生暑期教学实习活动开展专项调查,指导学校调整教学方案,规范办学行为。

7月20日23时57分,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声明称,对此深表歉意,立即停止暑期教学实习,安排正常放暑假,往返交通费、实习补助等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并将系统梳理检讨教学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认真做好教学实习活动。

舆情反馈

◆红网:强制实习,学校未免太专横

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也归于实践,付诸实践检验所学,是高校大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这也是现行教育体系中,大部分专业都会安排学生实习的原因之一。然而,此次事件中,大学生之所以感到有强制意味,缘于学校是以通知的形式,要求学生去指定地点实习,毫无商量的余地。在“如不实习,后果很严重”的威逼之下,学生除了顺从地签订实习协议,别无他法。这违背了协议中“平等、自愿”的原则,学生权益被学校施加的外部压力强行剥夺。

◆中国网:强制实习频现,根在服务思维缺乏

尽管学生有实习的需求,但学校同样也有组织学生实习并做好保障工作的责任。这种组织与保障,绝不是以学位证、毕业证相要挟强制学生去指定单位实习。这样的强制实习之所以阴魂不散,除了利益的诱惑之外,归根究底还是众多高校缺少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思维,把学生当成了管理对象而非服务对象。服务思维的确立却非朝日之功,高校当反思自省。

◆中国青年网:实习乱象亟须整治

数百名实习生被母校赶至流水线上,三餐不饱、节奏紊乱、涉嫌胁迫……所谓的暑期实习,像极了廉价劳动力的变现之路。学校“挟毕业证以令学生”,企业用“顶岗实习”以解用工困境——在这条诡谲暧昧的合谋链条上,学生成了砧板上的鱼肉,无话语权、任人宰割。这样的故事,年年上演,舆论监督终究不能即刻保障千万学子的实习权益,没有治不好的顽疾,亦没有捍卫不了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实习不能走上异化之路。整饬在校生实习乱象,缺的,不过是规则的肌肉、执法的硬气。

网民观点倾向性

●对学校强制学生实习的做法表示不满(43%)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坚决抵制学校强制学生实习的行为。那种实习工作只要正常人就能做,偏偏通过学分的形式强加到学生头上。如果能从中得到专业的锻炼,能够对未来找工作有利也就罢了,但是偏偏都是机械的工作。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

● 怀疑学校与企业间存在利益勾连(30%)

@一蓑烟雨任平生:强制学生到富士康实习,当廉价劳动力,不得不让人怀疑高校与企业间是否存在利益交换。高校是让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展示才华的地方,而今却几乎成为牟利的工具,实在是让人悲哀。

● 希望学校多提供正规的实习机会(20%)

@重合呢果汁:不论是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还是待遇相对较好的暑假工,都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希望学校在实习这方面多提供一些渠道,让学生与企业间可以双向选择。

舆情点评

“数百名学生‘被实习’”“被迫签署三方协议”“不去实习就拿不到学位证”……从7月18日开始,相关信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公众热议。网民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做法,符合教育部的关于实习的相关规定吗?第二,“如果不实习或将影响毕业”,谁给的这种权力?第三,沈阳的学校偏要跑到山东去实习,难道偌大的东北都找不到对口的专业实训基地?抽取1962条有效评论,通过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点分析软件解析发现,舆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校一方,“学校”“学生”“大学”等均为网民关注高频词。

在舆情应对上,面对公众对于强制实习的诸多质疑,辽宁省教育厅迅速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并在其官网发布通报,就处置过程进行说明,表现出对舆论的重视。

反观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在前次回应中,态度生硬,缺乏说服力,未能有效平息质疑。虽然随后深夜发布情况声明,对学生及家长表示歉意,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性规划,但舆论的深度讨论并未停止。

近些年,大学生“被实习”的现象时有发生:2013年,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被指强制安排千余名在校学生进入富士康实习,不参加实习者将不予发放学位证;2016年,四川某高校大二学生被强制实习,快递流水线每天工作12小时;2017年,重庆一高校百名大一学生被强制到汽车厂实习三个月,如果不去就很难毕业……一次又一次的“被实习”事件,不仅引发公众担忧,造成负面影响,也考验着校方的管理水平。

对于高校的实习管理,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就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学生经本人申请,职业学校同意,可以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对此,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海云认为,一些学校把学生作为利益获得的工具和廉价劳动力,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不管是否是职业学校,民办还是公办,都应该依照规定安排学生实习。

毕业前的实习,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自己崭新人生旅程的必修课。学校组织学生实习,应该有统一的原则和基本要求,不能把学生送到一个单位打包了事,应该持有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单位,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与兴趣,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在实习中增加社会经验和实践技术。同时,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也可以成立相应的实习监管部门,对所属学校的实习安排进行实时监督,从而避免“被实习”事件再次发生。

责任编辑:admin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投稿信箱:tougao@yuqingz.com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