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标签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聚焦 > 教育舆情 > 正文

录取通知书夹银行卡 教育公信遭贬损

编辑: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7-08-09
导读:开学在即,不少大学新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有些高校随同录取通知书一同邮寄来的,还有跟个人信息相关联的银行卡和电话卡。有家长质疑,这种做法是否有侵犯个人隐私、强制消费之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截至8

开学在即,不少大学新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有些高校随同录取通知书一同邮寄来的,还有跟个人信息相关联的银行卡和电话卡。有家长质疑,这种做法是否有侵犯个人隐私、强制消费之嫌。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17时,有关录取通知书夹银行卡的网络新闻达2129篇,报刊文章421篇,论坛帖文278条,微信1859篇。微博话题#录取通知书违规夹寄银行卡#引发网民阅读522.4万次,讨论1603条。

一、舆情传播脉络

录取通知书夹带银行电信卡事件舆情发展脉络

舆情产生:录取通知书夹银行卡、电话卡 的做法引发学生不满

7月30日,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不少学生发现,录取通知书里还附带了跟个人信息相关联的银行卡和电话卡。虽然说明是自愿使用,但让人觉得有些强制。对于配发银行卡、手机卡等问题,天津一所高校工作人员回复,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必须使用这两张卡来缴纳学费的,其他的就是没法划转。”

舆情发展:记者追访 校方工作人员回应不涉及信息泄露

8月1日,《新京报》报道了学生张婷(化名)收到三峡大学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也发现了类似情况。记者多次尝试联系三峡大学党委宣传部及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未获回应。而三峡大学接待中心一位工作人员称,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不过电话卡需要用本人身份证认证才能激活使用,不涉及信息泄露。至于银行卡,则是为了交学费。

四川、吉林等省高校均有夹寄卡片情况。

舆情高涨:工信部曾禁止夹寄电话卡

有记者调查发现,2011年7月12日,工信部曾在其网站发布通知,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SIM、UIM卡等)、业务宣传资料等。文末称,凡有上述行为、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相关规定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依法予以查处。2012年3月,工信部再次发布该通知。

舆情持续:夹寄卡片为何屡禁不止?

《光明日报》《北京晨报》等媒体纷纷跟评,表示部分学校利用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发“商机”,这些行为侵犯学生权利、涉嫌违法,这样的“开学第一课”非常糟糕,有损教育公信力。

二、网民观点倾向性

网民观点倾向性

抽样1273条网民观点分析发现,多数网民在评论此事时,情绪相对平和。网民关注地域最多的是四川、广东、河南、湖北。“不合理”“勾结”“方便”等是网民评论中的热词。

@一个胖子:夹带银行卡、电话卡,感觉像是强制学生必须消费,瞬间对学校的印象不好了。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还存在着利益勾结。

@天天线上:怀着崇敬感,打开录取通知书,却掉出很多卡,感觉学校是这些供应商赞助似的。

@放未乡:我5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还以为本来就这样呢,看了新闻才知道原来工信部早就明令禁止了,为什么还实行了多年?

@哎短跑:学校给学生开了卡,不用开学的时候排队交学费,我还觉得方便了很多呢。

三、舆情反馈

质疑:高校不应是银行、电信的“推销商”

央广网援引律师观点,认为身份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学校向商业机构提供学生信息,涉嫌民事侵权。银行和客户建立银行卡服务合同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需要本人和银行签订,本人没有授权,高校不能直接代替民事主体代办。

《法制日报》指出,直接邮寄银行卡方便缴费的借口根本就站不住脚。在金融如此便捷、支付方式如此丰富的今天,银行卡已经成为非常传统的支付方式,只用特定银行卡交学费,暴露出这些高校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教育公信也遭贬值。

担忧:学生被当作“商业资源”来开发

《光明日报》引用教育专家熊丙奇的观点认为,机构集中为大学新生办卡,是大学和机构之间的运作结果。对于校方来说,学生信息是学校和银行业务合作的资源,而对于机构来说,批量为大学新生办卡,可以获得大量的用户。把学生当作牟利的工具,作为“商业资源”加以开发,令人担忧。

反思:不仅仅是强制消费

《南国早报》观点认为,高校替学生办卡不是单纯高校权力越位的命题,根本还是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命题。无论高校是主动还是被动参与了商业机构对校园商业市场争夺,本质都是充当了不正当竞争的帮手。对于类似的行为,不但要求高校切实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恪守权力的边界,更要厘清权力与市场的界线,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远离不当利益的侵扰。

四、舆情观察

一纸高校录取通知书是莘莘学子拼搏的成果,满载着个人及家庭的希望。然而,有些高校通知书夹带银行卡、电话卡的做法,却为学生送上了并不美好的“开学第一课”。事件被曝光后,舆情迅速升温,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

该事件在舆情发酵过程中,主要呈现于以下几个特点:

网民观点热词

第一,一些网民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对相关法律的了解。在舆情发酵初期,有些网民认为,学校为学生开办银行卡等是为了方便学生,有网民回复时,表示“这是不明真相”,并曝出“银行和学校可能存在着某种利益关系,要不然为何有的选择建行,有的选择工行”。随后,多家媒体对此事发表评论,引用教育专家、法律人士等观点,给出专业解释,认为此事涉嫌违法、侵权。

第二,录取通知书的夹带行为,不只出现在一两家高校,涉及范围较广。在8月1日,有媒体曝光了三峡大学出现的这种情况,但学校主要负责人并未及时发声,只由一名招生办的老师进行了简略说明,在舆情应对上略显不足。建议该校在后续处置中,尽早说明情况。虽然正值暑期,但是舆情产生、发酵没有“假期”之说。在招生、录取、开学等特定的时间节点上,高校应该加强网上舆情预警工作。另外,此事的舆情呈现蔓延之势,回应此事的只是个别接受媒体采访的高校老师,建议高层级介入调查,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

第三,早在几年前,高校与银行“分享”学生信息并为后者集中办卡的做法,就曾引起广泛关注,但这种现象并没有被有效制止,使教育公信力受损,其中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某些学校总以“方便管理”来推卸责任,另一方面,工信部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上级部门是否起到了监察责任?另外,近年来,银行、电信业竞争激烈,高校学生成为了他们眼中的“香饽饽”,要想从根本上防止类似乱象的出现,更需要把市场的竞争行为关进法治的牢笼,划出竞争行为的红线。目前,《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在修订之中,各方期待加快进程。

准大学新生打开录取通知书,最期待就是品味大学的精神气质,聆听高等学府的深情召唤。高校应严格自律,禁止以任何理由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去侵犯学生的权益,坚决查处商业行为背后的不法行为,秉持大学应有的品格。(贺觉渊) 

责任编辑:admin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投稿信箱:tougao@yuqingz.com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