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吟唱者刘智晗:欲书花叶寄朝云
寻找青春榜样
诗词吟唱者刘智晗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这是李商隐《牡丹》一诗中的两句,刘智晗以古典的腔调轻声念起时,不仅是在念诗,也是在念自己。
这位1993年出生的女生,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看起来恬静、温润,一吟一唱间也是个诗书中走出的女子,但在骨子里她却执着得很,10多岁时便开始研究古诗词吟唱,不仅为第三季的《中国诗词大会》献唱了主题曲,还发行了《野有蔓草》的中国风个人音乐创作专辑,创作了大型原创古典诗词吟唱剧《思美人》,在诗词吟唱与传统文化推广的路上前行。
刘智晗自小开始学诗词。她记得当时母亲送她一套拼音插画版的《唐诗三百首》,幼小的她被诗词抑扬顿挫的美所吸引。她觉得比起跟阿拉伯数字打交道,她更喜欢每天画画、念诗的课余生活。
自此,古诗词就像一层薄薄的轻纱,笼罩着她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诗词是我生活中的必需品,点缀了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时光。”
6岁时,刘智晗又开始学习舞蹈、绘画、书法、钢琴等。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她渐渐感悟到音乐与诗词共通的韵律美。从13岁开始,她便自己创作古诗词,尝试自己作曲为诗词配乐。她发自内心地喜欢诗词,加上积累至今的音乐功底,自然而然地,这两者便在她心中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从本科4年到研究生3年,刘智晗暗暗笃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盼着有朝一日能以时代青年之思与自己之所长,把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装扮出新时代的风貌。于是,在潜心精进专业研究的同时,刘智晗也思考、尝试着把专业所学的古代文学与自己深爱的音乐结合起来,找到一个适合当下的契合点,进行新的创作实践。所以,每当有了一点点空闲时间,她就会循着心中那一点不甚清晰的想法,广泛查阅各类资料,向老师们请教探讨。
一路走来,刘智晗一边习练着《九宫大成》《碎金词谱》中的尘封古调,一边琢磨着王立平先生的红楼梦组曲,感受着不同时代里古诗词和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的别样魅力,这坚定了她理想的方向——让古典诗词和背后的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里绽放新的魅力。
在找寻创作新鲜灵感的同时,刘智晗也试着将诗词吟唱和中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在东直门中学的教育实习中,每天清晨,孩子们的早读不再是干巴巴地朗读课文,而是认真专注地吟唱起古诗词。
“很多调皮的小朋友在吟唱的时候特别认真,好像进入了被音乐和诗词韵律包围的世界,真正融入到诗词中的情境一样,不再是把诗词当成晦涩难懂的文字。”刘智晗说,她希望孩子们像哼唱流行乐一样,把古诗词记起来。
在一次次的实践积累和理解体悟中,刘智晗开始了自己新的创作尝试。2016年10月,在老师们的鼓励支持下,她策划、制作、出版发行了个人音乐创作专辑《野有蔓草》,共收录了10首音乐作品,把流行音乐和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结合,以90后女生的视角,进行了一次文学和艺术的优雅跨界。
“好东西若希望吸引大众,需要在诗乐中配以流行乐元素。”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里,刘智晗时常看到网友们说,“拿着这首歌向心仪的姑娘表白了”,又或是如何透过这首歌想念那个暗恋的身影。每次看到这些共鸣,她都欣慰于自己的歌曲被听友们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生命力。
一支笔、一个本、一副便携式小耳机和下载在手机上的模拟钢琴——这就是她创作的所有工具。本科毕业时,她在学校的北国剧场举办了个人第一场演唱会“花瓣雨”,时至今日,她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剧场座无虚席,两排走道站满人。去年,刘智晗又创作、排演了一部唱演结合的大型古典诗词吟唱剧《思美人》,好评如潮。
刘智晗想通过自己创作的歌曲,走进每家每户的生活中。在她看来,诗词带给她的愉悦感和优秀民族文化带来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应该用手中的笔和心中的歌传唱给更多人,她也希望有朝一日她的作品能成为中国诗词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正如她为《中国诗词大会》创作的主题曲《诗意人间》写的那样:“人生几何,苦辣与酸甜。此心安处,诗意人间。”
实习生 徐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