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7220190”!
由五节银白色的冷藏车厢
组成的“7220190”车组
是近3万趟从深圳发出的
春运火车班列中极其特殊的一趟
机械冷藏车穿行在雪域高原。
5154公里的距离
海拔5072米的
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
184吨酥油
赋予了这趟班列不同寻常的暖意
机械冷藏车穿行在雪域高原。
在春节来临之际
包括大米、饮料、瓜果
蔬菜、速冻饺子等在内的
各种生活物资
正从四面八方奔赴西藏
满足当地各族群众的生活需求
前行
1月19日,年近60的杨毓磊开始新一次的值乘工作。和绝大多数从深圳出发的春运班列不同的是,作为“7220190”车组的列车长,他的列车员只有一人。
“7220190”车组的列车长杨毓磊。
2015年9月,中铁特货公司广州机保段首次完成铁路进藏冷链运输工作,自此之后,奔驰在青藏线上的列车家族就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机械冷藏车。
截至2018年底,共有314组机冷车顺利进藏,累计运送各类需要控温保鲜的货物达57358吨。
杨毓磊搭乘的,就是机冷车——他一次上班就是30多天,吃住都在车上狭窄的生活舱内完成,每半小时就要巡查一次设备。 尽管列车上的货物琳琅满目,但他们每顿通常只有两个菜。
杨毓磊在调控机械冷藏车温度。
从深圳到拉萨,意味着杨毓磊的线路“从南到北,从东至西”,从海平面到5000多米的雪山垭口,横跨8个省区,穿越200多个大小站点。 每一次的行程,都是严峻的考验。
此趟“7220190”车组路线图。
“冬天缺氧、冷,容易有高原反应。但最烦的还是饭不容易煮熟,最怕的是车辆出故障。冰雪和高原,考验车,也考验人。” 杨毓磊说。
25日深夜,正在青藏线上奔驰的机冷车响起了警报器,已经躺下的杨毓磊赶紧起床检修。当故障排除时,车已经接近格尔木站。
值乘人员在检修突发的机械故障。
这是最后一段行程,在抵达格尔木后,他和搭档王刚就要下车,保温车厢将在密闭状态下独自运行。
杨毓磊跟妻子视频通话,妻子关心地问他累不累。
“累并快乐着!” 杨毓磊说。
在电话不通的年代,杨毓磊就用每周写信来表达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十年的时间里,他发出了几百封带着火车“咣当”声和发动机柴油味的信。但因为行踪难定,他一共只收到过两封妻子回信。
1月27日早晨7点46分,“7220190”车组在汽笛声中驶抵拉萨西站。184吨酥油如期抵达。
挂在车尾的银白色机冷车到达拉萨西站。
温暖
住在拉萨市城关区的藏族妇女尼珍的每一天,都从酥油茶开始。
27日午后,和好友次珍一起喝完酥油茶后,她们一起出发,前往冲赛康市场。尼珍打算赶在1月底前做完藏族特色节日食品“卡赛”,这需要大量的新鲜酥油。
藏历土猪年前夕热闹的拉萨冲赛康市场。
今年的农历春节和藏历新年完全重合,“卡赛”必不可少。
在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拉萨最大的年货市场,尼珍很快选中了合意的酥油,正是来自深圳。
“就买这个。”尼珍说。
西藏烹饪协会副会长拉巴次仁说,来自内地的植物酥油和西藏本地产的动物酥油一起,已成为藏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特别是内地品牌企业的加入,产品质量有了保障,价格也实惠,不仅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还让西藏酥油市场的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
次珍用木条不停搅拌用柴火融化的酥油。
回到家中,尼珍将酥油放进锅里,融化烧开。取出面块,擀压叠层,抹上青稞油再切条,放入滚烫油锅中煎炸。色泽金黄时,捞出撒白糖,香脆可口的“卡赛”就面世了。
中国舆情网,“7220190”!" src="http://www.yuqingz.com/uploads/allimg/190204/0ZGQ418_0.gif" />
尼珍抹上青稞油擀压叠层面块并切条。
尼珍将面片放入滚烫的酥油锅中煎炸。
同尼珍一样,这片雪域高原的每一个县城、每一座乡镇的民众都有机会品尝到来自南海之滨的优质酥油。金鹂酥油西藏地区总代理王聪说,他们的经营范围覆盖拉萨、那曲、阿里和日喀则等地。这批184吨酥油,已是今年1月王聪接收的第四批酥油。
“2018年我们卖出3200吨左右,今年预计将提高10%。”王聪说。
血脉
广州机保段的机冷车仍在继续运营,更多的新鲜物资将奔驰前行。
机械冷藏车穿行在雪域高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资讯前沿]传承“红船精神” 彰显价值创造力
- [资讯前沿]壹心理携手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揭晓2018心理行业榜单
- [资讯前沿]不看身份看业绩 北京市自由职业艺术人才首评职称
- [资讯前沿]习近平春节前夕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 [资讯前沿][见证儋州30年巨变 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特别报道]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我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
- [资讯前沿]福山区法院开展“暖冬执行”集中行动
- [资讯前沿]柳传志十论中国芯未来之路:中国芯必生于民营企业
- [资讯前沿]孩子户口在公租房五年 可在所在学区就读
- [资讯前沿]C1驾驶证想增加D在哪办理 考什么科目
- [资讯前沿]“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果获克利夫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