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西农牧电力改革开放40年: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从煤油灯到电灯,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脱贫到致富,改革开放40年,农村牧区电力的快速发展,让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纵横交错的蒙西电网,向乡间田野、草原深处不断延伸,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从今年3月份开始,记者先后走进包头、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地,舆情网,感受农网建设给草原儿女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煤油灯到电灯:一路耕耘一路高歌
一个个无电村通了电,一条条线路架设到草原的深处,老阿妈不再用粪土取火,孩子们不再点着煤油灯玩耍,轻轻按一下开关,家里瞬间有了光亮,心也跟着亮了起来。改革开放40年来,追溯历史,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值得铭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到全部,农牧电力发展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精彩,一路耕耘,一路高歌。
1951年,海拉尔发电厂给近郊红星、金星两个农业队架设3公里6千伏供电线路,配电变压器400千伏安,内蒙古的620户农牧民从此用上了电,同时开启了自治区农牧电力事业发展的历史篇章。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农电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85年末,全区16个无电旗县中8个结束了无电历史。
1987年末,全区88个旗县和市郊区,已有87个实现通电,农村电网已具有相当规模。
点多、线长、面广,是农牧区供电的共性。为了让农牧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早日享受到电带来的便利,农电人克服重重困难,冒严寒、抗高温,长期坚守一线。在没有大型施工机器的情况下,立电杆、建农网。过去由于地形受限,交通工具不能进入工地,许多电力设备全部靠人力抬进工地。“尤其我们锡林郭勒盟地区,积雪融化得比较晚,春季施工经常遇到刮白毛风,根本连路都看不见,我们就三五成群靠在一起,等风过去后再继续干。即使那个时候,也没有人叫苦,大家一心就想着抓紧时间干完,早点给牧民家里通了电。”锡林郭勒电业局阿巴嘎供电分局的退休干部李俊英回忆。
正是因为有如此多这样的电力人执着坚守,在内蒙古广袤大地上,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深入草原,深入村庄。
1992年,自治区101个旗县全部实现通电。
1997年,全区1562个无电苏木实现乡乡通电。
2006年11月,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巴音生卜尔行政村正式通电。至此,自治区农区最后106个无电行政村(嘎查)全部实现通电,10693户、45000多名农牧民告别油灯粪火。
2013年12月,自治区在全国6个偏远省区中第一个完成无电地区通电任务,全面实现户户通电,蒙西电网基本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一路奉献一路收获
上世纪90年代后,自治区农电发展从旗县通电、乡苏木通电、村嘎查通电、户户通电,再到如今的农网升级改造,农牧区用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和农民的生活,优化了电网结构和电网布局,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为了让广大农牧民不仅用上电而且用上好电,同时降低农村牧区用电价格,减轻农牧民用电负担,从2012年7月1日起,蒙西电网执行农村居民用电及一般工商业用电“同网同价”,趸售旗县农业生产用电(含贫困旗县农业排灌用电)和直供农电均执行与蒙西电网目录电价。实行同网同价后,蒙西地区农牧民用电价格在原来电价基础上每度电平均降低0.12元。
电压足了,电费降了,农牧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2017年11月份,包头市达茂旗哈业忽洞嘎查3户牧户结束了没有通网电的日子,今年71岁的阿拉腾银布老人家就是其中的一户。老人回忆,过去每年过年的时候,想看春节联欢晚会,就得骑马到10公里以外的镇上去看。说起通网电,阿拉腾银布老人满心欢喜:“从酥油灯到点蜡烛到煤油灯再到风电直到现在通了网电,改革开放40年来,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过去想都不敢想能用上明电,看上电视用上电冰箱,一合闸就能从井里抽上水喝。”去年冬天,为了能够让老人家按时用上网电,达茂供电分局施工人员冒着严寒连续作业。因为当地牧户比较分散,线路长,来回往返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每天就在施工现场吃点面包充饥。直到11月21日,牧民翘首以盼的网电通到了家中。回忆起当时的心情,阿拉腾银布老人告诉记者这辈子她都不会忘,一晚上不舍得关灯睡觉。因为通了长电,老人的几个儿子也不再给别人打工,今年在自家草场上做起了旅游,当了老板。
乌兰伊力更嘎查属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巴音乌兰苏木行政管辖区,常驻牧民28户,以养牧为主,饲草料基地1050亩。由于地处偏远,供电线路距居住区及饲草料基地较远,牧民们一直用柴油发电灌溉。为了彻底帮助解决牧民生活生产、人畜饮水、饲草料农田灌溉问题,今年,乌拉特中旗供电分局投资178万元,架设10千伏线路7.3公里,0.4千伏线路11.4公里,新增变压器7台总容量290千伏安。通动力电后,每户牧民将节约使用柴油8000多升,节省费用约5.2万元,大大降低生产的成本,增加了经济收入。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呼格吉勒图嘎查钢照日格家,离中蒙边境线只有20多公里,为了观看世界杯,他专门花钱安装了宽带。通了电,边境蒙古包也进入了智能时代。
自2016年自治区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以来,集团公司紧抓机遇,两年投资93.1亿元全面完成2354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和1.5万眼农田机井通电改造任务,有效提升了蒙西地区农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为自治区提高扶贫质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从脱贫到致富:一路同行一路当先
1978年以前,数亿中国人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如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全面小康打下了基础。
随着脱贫攻坚的逐步深入,如何解决通动力电问题,成为贫困村脱贫的先决条件。
按照自治区政府的统一部署,2018年,集团公司计划投资1.1亿元,解决5个盟市16个旗县120个贫困自然村的通动力电问题,涉及贫困人口1.2万人。同时,按照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的相关要求,集团公司在2018年计划为辖区449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制定接网方案并进行配套电力设施建设,涉及2个盟市10个旗县50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服务55049户贫困户。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属于国贫旗,库伦苏木巴音日勒专业种养合作社是察右中旗投资的扶贫项目。站在果园,远远望去,沙化的草原已经被一棵棵果树苗覆盖,嫩绿的树苗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负责人仝志国心里乐开了花。察右中旗属中温带高原地区,常年干旱少雨,种植业灌溉全靠机电井。机井通电工程是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之一,也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地区实施的电力扶贫重点工程。2017年9月底,蒙西地区机井通电工程全部竣工,214万亩农田受益,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传统种植模式,有效提升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民节支增收,助力农村早日脱贫致富,为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改革开放40年来,农牧电力的飞跃发展,给农牧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带来了极大改变,仝志国只是这万千受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