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再获资本垂青未来盈利可期
再获资本垂青
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领域的典型代表,被视为交通出行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兴力量。在经历了前些年的无序竞争和残酷洗牌后,共享单车行业已从前些年的摩拜、ofo“双寡头”时代,演进为如今的哈啰、美团单车、青桔单车“三国杀”格局,而资本也依然对这一领域持有热情。
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CEO杨磊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在2019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蚂蚁金服等老股东已参与。
“哈啰的核心思考是希望在未来几年扩大公司新业务发展,持续在新的业务领域、新的技术方向上进行更多的投入”。杨磊表示,哈啰会着眼于公司具体发展节奏去判断是否需要新的融资。目前,哈啰现金储备充足,这也是哈啰创业历史上现金最多的时期。
滴滴旗下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近期也获得超过10亿美元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另一家国外基金跟投,这也是青桔单车的首轮融资。
此外,美团自2017年耗资27亿美元收购摩拜单车后,摩拜单车留下的旧单车已逐渐被新的美团单车所替代,单车使用入口也逐渐转换为美团APP。美团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美团单车将成为美团在2020年的投资重点之一。
针对行业新一轮投资现象,杨磊认为,“这说明共享单车以及两轮出行领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从发展角度看仍有很大空间去挖掘,所以资本才会看好,才会持续给钱。”
转向精细重“质”
共享单车解决了用户短距离出行的痛点,具有真实需求。从2016年底开始,投资人对共享单车模式不断看好,大量资金涌入这一行业。作为行业先行者的ofo和摩拜,曾获得大量融资,并进行扩张。但是,在ofo和摩拜业务扩张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致命问题:两家公司的商业模式都跑不通。到2017年底,两家公司都处于严重失血中,账面现金根本不够支撑公司未来几个月的发展。
东兴证券近日发布研报指出,ofo和摩拜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在自身商业模式不成立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增长,导致其经营和投资现金流均为负。虽然有巨额融资,但仍然赶不上烧钱的速度,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共享单车业务看起来门槛不算很高,前几年普遍认为只要把车投下去,在城市里流动起来,就可以让业务顺畅地跑下去。”哈啰单车事业部总经理褚轶群表示,其实共享单车的行业门槛很高,这个门槛不是资金等门槛,而是整体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运营质量的把控水平。
业内认为,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方式已经改变,行业整体逐渐趋于理性,竞争已从早期粗放的规模和量的竞争,转向对成本的控制和精细化运营,聚焦效率和质量的比拼。
据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介绍,核心是如何通过有效手段来获取运营效率的提升。比如,行业早期将车投放下去后,运营管理粗放,供需匹配度不高,于是哈啰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依托运营数据来寻找热点。以前,线下的很多运维工作是靠经验驱动,而现在已转变成借助AI技术,运用总部算法来驱动前线干活,实现了效率的提升。
未来盈利可期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随着行业竞争逐步趋缓,各家共享单车公司纷纷提价,其盈利模式已经出现了大幅改善。
据李开逐介绍,共享出行以高频、刚需的基础民生消费为主,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哈啰的业务量也呈现阶梯式复苏态势,目前哈啰的整体业务量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成左右。
美团单车近期报告显示,截至4月8日,美团单车全国日均骑行量较2月增长410%。报告称,部分城市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其中,西安的美团单车骑行数据在3月底已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昆明、深圳、杭州也于4月8日前回归正常水平。
据哈啰透露,哈啰共享单车和助力车业务在2019年已获得一些毛利,随着业务持续发展及效率持续提升,公司2020年实现整体盈亏平衡是可预期的。美团2019年财报也显示,美团共享单车业务和网约车业务已经成功收窄亏损。
基于对消费需求和城市出行需求的洞察,哈啰方面认为,共享单车已经进入3.0时代,即企业与政府进入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同推动城市美好出行的时代。比如,目前哈啰正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依托电子围栏、蓝牙道钉与物联单车的交互,引导用户规范文明用车;与城市服务、政府管理紧密联动,真正融入城市公共出行领域,助力提升城市综合出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