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头雁”引领 “雁阵”齐飞
如何加快解决人才“钙流失”和“创新人才偏少”等突出问题?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人才战略部署,实施《黑龙江省“头雁”行动方案》,2019年度共安排资金6.38亿元,对首批入选的92支“头雁”团队进行支持。
“头雁”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的重要举措,旨在实施有力的政策措施,通过“固巢留凤”和“筑巢引凤”,吸引、留住各方面高端人才,助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这也是黑龙江省教育厅递交到教育部的2019年度“厅长突破项目”。
固巢留凤,筑巢引凤
“今年1月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当黑龙江省省长王文涛建议‘一起为刘永坦院士鼓掌’时,现场掌声热烈,那是对高端人才最崇高敬意的表达。”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刚说。
“刘永坦院士团队在国内最先开展地波超视距对海探测与信息处理相关研究工作,入选全省92支‘头雁’团队榜单。”赵国刚说。“头雁”是指在行业领域内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国家级层面人才和海外杰出人才。黑龙江省“头雁”行动实施方案为“团队+平台+项目”,由“头雁”牵头自主组建创新团队,依托创新平台,选择创新项目,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创新人才,产出创新成果,服务创新发展。
“大胆解放思想,研究出一套黑龙江特有的人才‘引培留’办法。要坚持事业留人、平台留人、价值留人。要先筑巢后引凤,为人才搭建好干事创业的平台,将人才向心力转化为振兴推动力。”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强调。
“头雁”行动就是立足国字号平台、人才,先通过“固巢留凤”,留住龙江科技领军人才,稳住科教领域的“四梁八柱”,再通过“筑巢引凤”,给予平台、资金、政策支持,以“头雁”带“雁阵”,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头雁’行动2019年进度安排紧凑有序,推进措施紧锣密鼓,喜人效果显现。”赵国刚说。
《黑龙江省“头雁”行动方案》2月22日一发布,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过去总说‘筑巢引凤’,而《方案》中提到了‘固巢留凤’,这是可喜的变化。”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包军说,留住家乡本土人才,让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享受同等待遇,让他们根植于此,安居乐业,是黑龙江省发展的重要动力。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王永清说:“在落实‘头雁’行动的同时也必须做好‘雁阵’建设,可以通过提高高校毕业生留省率,留住本地人才,让‘头雁’有优秀的团队来支持,充分发挥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聚集作用,引来‘头雁’,稳固‘雁阵’,推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相较以往的人才政策,《黑龙江省“头雁”行动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头雁”充分自主权,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目的就是将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紧密结合,努力把龙江的教育科技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让更多优秀人才集聚在龙江、创业在龙江,更好服务龙江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赵国刚说。
92支“头雁”团队助力龙江发展
跟电机打交道40年的蔡蔚先后在美国、瑞士教学,今年被作为“头雁”人才引进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担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14年海外研发经历、手握数十项专利,蔡蔚在新能源汽车电机领域积累了很多先进技术。他说:“除了‘头雁’本身有资金支持外,最重要的是这里允许继续为当地建设一些基金项目,可以带领团队创业,这些都是很好、很难得的机会。”
快马再加鞭。入选“头雁”给东北林业大学杨传平的林木遗传育种创新研究团队带来了加速度。团队获得白桦、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等良种20余个,经济或生态效益提高15%以上,累计推广造林面积超过2万公顷,增加产值超过7亿元,为东北三省的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团队创建了一整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森林植物资源生态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我国森林植物资源加工业的科技进步和生态化转型提供了典型示范。近年来,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开发,种植面积近2万亩,实现产值14亿元。
团队成员表示,“头雁”行动为实验室高层次人才的稳定与培养提供了更适宜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崭新的科研平台,是对科研人员人生价值的再一次认可,极大促进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杨传平说:“今后,团队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工作态度,争取在本学科领域创造出具有重大、积极、正向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为龙江发展贡献力量。”
数据显示,92个“头雁”团队共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873人,涵盖国家级创新平台121个、项目162个,汇聚科研资金72亿元。
92个“头雁”团队中71个来自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入选36个团队。该校马坚伟的数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创新研究团队立足于黑龙江,在数学基础以及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学术贡献突出,并面向龙江实际需求,在油气资源智能勘探、重大设施工程安全智能监测等方面做出了代表性成果。
东北农业大学向文胜的寒地粮食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创新团队,审定粮食作物新品种15个,累计推广3000余万亩,创造经济效益33亿元以上。创造早熟、优质、抗逆、适合机械化水稻和玉米种质3000余份;育成的“东农428”等5个水稻品种品质均高于国家二级优质米,推广面积1250万亩,增产粮食5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1亿元;审定推广玉米新品种10个,转化1200余万元,“东农号”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772.8万亩,增加粮食产量14.8亿公斤,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22亿元以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的兽医病毒创新研究团队,创制的禽流感等各类疫苗和制剂近5年累计销售55.2亿元,其推广应用产生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