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舆情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昆明夜间经济火起来还缺点什么?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9-12-16
导读:夜幕降临,都市白领范伊一放下一天的疲惫,换上精致的妆容,赶赴南屏街与朋友约会:撸串、话剧、桌游对她来说,夜晚才是享受生活的开始;游客陈悠悠是城市的匆匆过客,她想在夜色中看到昆明的另一面:吃小吃、打卡网红夜景、感受昆明文化,她感觉,相较于白

夜幕降临,都市白领范伊一放下一天的疲惫,换上精致的妆容,赶赴南屏街与朋友约会:撸串、话剧、桌游……对她来说,夜晚才是享受生活的开始;游客陈悠悠是城市的匆匆过客,她想在夜色中看到昆明的另一面:吃小吃、打卡网红夜景、感受昆明文化,她感觉,相较于白昼,夜色掩映下的城市更有烟火气。

前不久,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夜间经济十强城市”“夜间经济十佳城市”“游客喜爱的十大夜市”等十大标杆项目,其中昆明与天津、青岛、厦门等并列夜间经济十佳城市。自11月21日,南强集市开街,紧接着海埂公园夜市点亮滇池,昆明人的夜生活更加丰富了。然而除了“买买买”“吃吃吃”,还有哪些常态化的设计能为昆明夜间经济持续发挥作用,能让昆明夜间经济真正火起来?

夜间经济释放红利

吸引商家纷纷入驻

入夜后的南强集市,灯光璀璨,人头攒动,格外热闹。40余个摊位沿着南强街依次排列,从大理乳扇到西班牙海鲜饭,从街头吉他演唱到快板表演,复原的1910年滇越铁路火车头成了市民和游客打卡拍照点,每个周末还有“汉服”集市,初步形成了售卖传统文化产品的集市。

晚上8点,杨女士正在她的摊位前忙碌着,将来自大理的乳扇烤熟后裹上炼乳或者玫瑰酱,再递给顾客。“我们基本都要忙到晚上11点半左右才收摊。”杨女士说,这里的租金比起同等地段的租金少了2000多元,但是客流量却一点也不输其他地方,来往的年轻人特别多。她家主要是做大理特色美食,之前已经在同德广场和教场西路都开了店。为什么选择来南强街开分店呢?杨女士说,今年餐饮行业整体不景气,但夜市经济却异军突起。所以在得知南强街办夜市后,就立马过来开了分店。现在,杨女士的摊位平均每天的营业额能够达到3000元左右。

被夜间经济红利吸引来的不止杨女士。专门做手作零食的郑先生说:“手作零食本来就很受年轻人欢迎,跟南强街夜市的主题十分契合。现在一入夜,很多人就来到南强街,周五到周六生意好的时候能卖到一两万元,收入比我的其他分店都好得多。”

南强集市负责人及昆明茴香餐饮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碧砚介绍,南强集市开街以来,周五到周六的客流量大概达到了3.5万人次,周一到周四的客流量约为1.5万人次,客流量比起之前都翻了一倍,每天40余个摊位的营业额大概能达到10万元左右。流量大、红利多的夜市也吸引了很多商家前来咨询,想要参与其中。

“昆明夜间经济的红利已经通过一个点初步显现,但要如何释放更多红利是下一步的关键。”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朱伯威用几个数据作了对比,重庆有三分之二的餐饮营业额实现于夜间,而广州的夜间经济更是贡献了全市服务业营业额的55%。而对昆明来说,夜间经济在全市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全市全面发力,多点开花,形成片区规模的夜间经济才能真正让昆明的夜间经济红利释放。

保障夜间经济发展

更要避免“野蛮生长”

发展好夜间经济,在找准定位的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和服务。以南强集市为例,入口食品很多,经营时间又长,怎么做好环境卫生保证呢?赵碧砚说,他们安排了5名保洁员,一天四次对摊位的垃圾进行清运,并及时清洁路面油污、垃圾等。“每天都有工作人员过来检查我们的食品安全,门前三包是否做到位等。”商户杨女士说,街面摊位干净清爽,吃的东西不会让人拉肚子,顾客对这里就更放心,来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为做好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的建设,五华区在完善街区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公共厕所改造提升等配套设施的同时,还对夜间经济街区经营主体采取电子化登记、上门办理、绿色通道办理等多种方式为入驻街区的商户快速办理证照,并统一将证照、公示栏送到商户手中。

但是夜间出行不方便的问题依旧存在。市民徐一川说,南屏街片区本来车流量和人流量都比较大,停车特别不方便。大学生褚惠说:“如果回去得晚了,公交车和地铁都已经停运了。如果匆匆回去,又逛得不尽兴。”对此,五华区将研究引入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统筹解决好片区静态交通保障,协调适当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并引导出租车企业和网约车平台加强重点区域的夜间车辆调配。市级相关部门也将协调地铁、公交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夜间运行时间或者增开夜间公交来配合夜间经济发展。

朱伯威认为,夜间经济2.0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对城市规范化、精细化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昆明市应该不断加强管理,尽快出台规范发展夜间经济的相关政策,在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夜间经济的同时,也要为夜间经济的发展加上一道“紧箍咒”。

深夜食堂与夜间文化割裂

呼吁高质量夜生活

“来到昆明,我不仅想去逛逛夜市,还想在夜晚去感受一下昆明的文化。”从北方来旅游的蔡世金说,可惜的是,在昆明找不到能两者皆有的地方。

除了游客们有丰富昆明夜生活的需求外,也有不少市民表示,白天工作生活节奏快,需要一个高质量的夜生活来放松,而不是仅仅在夜市吃一顿小龙虾。

深夜书店、深夜博物馆、深夜剧场……文化设施和场馆开放“夜场”,已是一种必然趋势。然而在开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文化场馆往往与深夜食堂不在一起的尴尬场面。云南省大剧院里荟萃了全省精彩的演出剧目,但每当演出散场后,剧迷们想去“撮一顿”,边吃夜宵边释放观剧的情绪和心得时,却发现周边空空荡荡,只好匆匆回家。这样一个本应相聚、交友,碰撞创意和激发活力的契机就此消失。

编辑:张萧芸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