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聚焦 > 教育舆情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教育舆情:教辅APP缘何变了味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8-11-05
导读:打着智能化学习的招牌,内设小学自拍交友等娱乐板块;号称可免费下载与使用,查门考试成绩却要求家长付费;原本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使用情况却成教师评职称硬杠杠 不正规的教辅工具改头换面在线上重出江湖,值得警惕。日前,教育部印发紧急通知严禁商业广告、
        打着智能化学习的招牌,内设“小学自拍交友”等娱乐板块;号称可免费下载与使用,查门考试成绩却要求家长付费;原本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使用情况却成教师评职称硬杠杠……

  不正规的教辅工具改头换面在线上“重出江湖”,值得警惕。日前,教育部印发紧急通知严禁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明确学校要坚决抵制各类利用中小学生的教材、教辅材料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等行为。

  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各类教育辅导APP纷纷走入中小学校园。然而,部分教辅APP在资质、收费和选订等方面缺乏监管,变味的应用体验引发争议。对此,本报记者展开调查。

  学习助手还是娱乐软件?

  “无用且与学习无关的广告推送越来越多,比如‘3分钟挣大钱……’”“‘趣味文章’设置在搜作业按钮下面,经常查着作业就看起文章来”……最近有家长反映,原本功能齐全、体验良好的学习平台“作业帮”,加入太多让人分心的元素。这款由某科技公司研发的解题软件,遭遇卸载危机。

  不久前,一名小学生家长吐槽,她的儿子经常要用某英语学习软件完成作业,可孩子近来总是避开家长躲在自己房间里捣鼓。一检查,原来该软件中嵌入了多款游戏。家长愤怒质问:到底是学习软件还是娱乐软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四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中国手机在线教育课程用户规模为1.42亿,用户使用率为18.1%,分别比去年末增长19.6%和2.3%。

  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的教辅APP滋生不少问题,不容忽视。程序设计不够人性化,做题被强制升级到最新版,一耗就是半小时;教学内容跟进不够快,网络课堂千篇一律没特点,习题答案常出错;掺杂游戏广告和低俗内容,开设“异地零距离”等交友圈,推送文章公然涉黄……

  “优质内容缺乏和商业运营能力不足,是造成乱象的重要原因。有的为激发学习兴趣开发益智类游戏,但对学习心理和教学内容研究不足;有的则把学习工具纯当作商品,用不正当手段吸引和留存用户。” 江苏苏州某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张雄锋向记者表示,这些乱象的一个后果是家长可能对智能化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阻止孩子接触新型学习方式。

  教育工具还是吸金手游?

  近日有媒体曝出,福州一所中学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推荐使用的“智学网”APP收费模式不满。据了解,该校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都下载了这款APP,可查阅考试成绩、考试报告、题目解析、错题汇总等内容,但每一项服务都要掏钱,且开通会员套餐才能查看全部科目成绩。

  记者发现,问题不止一家。打着辅导作业“必备神器”名号的APP“作业盒子”,在收费方面也受到质疑。签到和学习卡要充值,作业APP内购太多;买了180天英语课,没用到一个星期课程入口不见了;改错题要用体力值,体力用完得充会员或买体力卡才能继续改错……

  说到底,教辅APP是投入研发成本的产品,大多数家长并非不能接受为知识付费,但收费项目需公开且合理。

  有业内人士提出,个性化学习由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自愿购买,未尝不是一条合理途径。但总体上,这类软件必须把握好“教育工具”的核心定位,减少使用成本,提升使用体验。

  这意味着,教辅APP要“吸粉”还是重在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从推出“人教口语”“人数点读”等APP之初,坚持不掺杂无关内容、不强制安装,确保学生学习过程的专注度,受到学生好评。

  江苏某小学一位叫李奕灿的学生说,她很喜欢线上学习的方式,因为内容和形式都丰富新颖,成绩也提升了。

  减负增效还是加压添扰?

  “要不是学校指定,肯定不会用这种软件。”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不止一次听到家长拒绝的声音。

  有的家长担忧,学校未经家长同意,将学生试卷及个人信息等提供给开发者,是否存在信息泄露的隐患?有的家长无奈,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推荐APP,但作为布置作业的渠道是否带有强制色彩?

  对此,有专家建议,出于对学生信息安全的考虑,原则上研发机构要将服务器建在教育部门,但有少数机构将服务器建在公司内部,而目前这项工作缺少监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辅类APP如果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等针对不同学生精准布置个性化作业,相信能得到更多认可,但不应在作业中强制使用。

  不只是学生和家长困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其所在中学引进的教辅APP需教师上传课程视频等。因这款APP并不成熟,学生们不乐意采用,而课程上传情况却成了教师职称考评的必要条件。

  “要从可持续应用的角度评估APP。学校引进前应做一个预调研,了解各个家庭中学生对手机、平板电脑等使用情况,对APP做3—5年的使用规划,切不可频繁更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曹梅建议。

编辑:刘雨露
中国舆情网
时代网评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