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标签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聚焦 > 能源舆情 > 正文

一周能源舆情:2018年煤炭去产能目标确定 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编辑: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8-03-15
导读:在3月5日至11日的观察周期内,全国两会召开,在能源行业引发热烈反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2018年煤炭去产能目标1.5亿吨,受到媒体热议。行业政策层面,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18年能源工作

在3月5日至11日的观察周期内,全国两会召开,在能源行业引发热烈反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2018年煤炭去产能目标1.5亿吨,受到媒体热议。行业政策层面,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对我国2018年能源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获得媒体和业内人士广泛关注。清洁能源方面,光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短板,众多媒体聚焦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与业内专家的相关建言献策。本期热点话题详见下表。

监测周期:3.5-3.11,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2018煤炭去产能目标确定 煤企重组被寄予厚望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8年煤炭去产能目标: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今年将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坚持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舆论观点】

2018年煤炭去产能目标确立后,立即引发多个媒体报道及评论。媒体热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分析2018年煤炭去产能目标是否超出预期。行业中存在两种声音:一种以中国财经信息网为代表,认为2018年计划煤炭去产能目标与2017年目标相同,符合市场预期;另一种则持保守意见,认为2018年煤炭去产能目标超出预期,任务艰巨,阻力较大。《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多位行业分析人观点,认为相比于此前预计的1亿吨左右的煤炭去产能目标,今年政府设定的去产能目标高于预期,而且,相比前两年,今年深入去产能,其阻力和难度越来越大,完成年度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上海证券报》持相同观点,称此前退出产能中绝大部分是“僵尸企业”和长期停产企业,产能清除相对容易。而目前在运行的煤企多为央企、国企或省国资管理,对于落后产能的淘汰和置换完成度较高,再加上去年12月以来由于供给偏紧导致的“供电”危机等其他因素影响,2018年将真正拉开煤炭去产能攻坚大战。《中国能源报》则称,国内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国际产能富余的状况没有改变,去产能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国内煤价回升,企业关闭煤矿的意愿发生变化,煤炭进口增加,去产能任务更加艰巨。

第二,积极为2018年煤炭去产能计划献计献策。其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神华研究院副院长李瑞峰认为,坚定去产能的方向不动摇,使煤炭去产能“走稳做实”,要正确理解“去产能和供需平衡的关系”“去产能和控产量的关系”“去产能和煤炭进口的关系”,先要“摸清家底”,分析有效产能、分析去产能的备选煤矿,然后以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为指导,遵循“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煤炭开发布局,分区分类指导。其二,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双管齐下。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执行院长李锦分析称,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文件可以预测,未来煤炭、钢铁行业或迎来重组潮,且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度或将进一步提升。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对于煤炭等产能过剩的重灾区,稳妥推进骨干企业整合,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增强市场集中度,以及走高端化路线,来淘汰低端或落后产能。产业链纵向整合、煤电联营都可能成为重组的重点发展方向。此外,市场化手段也将被运用起来。华创证券电力和新能源分析师王秀强认为,现在国家大力推行的电力市场化交易,本身就是一种优胜劣汰,也是煤电去产能的最有效的方法。

【分析研判】

“煤炭去产能”是能源行业持续关注的焦点议题。2018年煤炭去产能的目标确定,受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高频次报道或转载,“煤炭去产能”再次成为媒体热议关键词。

从国家煤炭工作政策表述来看,由“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到“大力化解煤电产能过剩”,表明我国煤炭去产能难度越来越高;从煤炭去产能进度来看,2018年将进入“啃硬骨头”阶段,相关政策打出“组合拳”,煤炭去产能目标能否实现值得期待;从煤炭去产能意义来看,防范煤电过剩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将为钢铁、电力去产能形成借鉴意义,也将为下一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示范样本。煤炭去产能也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注重“品质”和“质量”的重要一环,需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现2018年煤炭去产能目标。未来,煤炭去产能完成进度、实现方式等均将再次掀起媒体报道高潮。

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出台 加快能源绿色发展

3月9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在消费方面,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5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7.5%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9%左右。在生产方面,全国能源生产总量控制在36.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37亿吨,原油产量1.9亿吨,天然气产量1600亿立方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4亿千瓦、发电量达到2万亿千瓦时。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稳妥推进核电发展、积极发展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稳步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优化水电开发利用、继续推进化解煤炭和煤电过剩产能、加快推进油气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等指导意见。

【舆论观点】

《意见》的发布对我国2018年能源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受到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首先,媒体和业内专家对《意见》出台利好核电行业发展作出解读。《证券日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表示,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今年的《指导意见》再次将核电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且关键方针从2016年、2017年的“安全发展”转变为“稳妥推进”,并提出“多发满发”以促进消纳。在当前经济回暖、下游用电需求持续回升的前提下,核电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升。《每日经济新闻》援引申万宏源发布的研报表示,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充分论证评估的基础上,开工建设一批沿海地区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这也意味着随着国内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日趋成熟(AP1000、华龙一号、EPR等),政策对于上马新的沿海三代核电项目态度愈发积极。

在天然气生产方面,《意见》指出,多措并举做好天然气稳供增供,全力稳定进口气源。《每日经济新闻》援引了中宇资讯分析师孙阳的观点表示,我国需要不断加强天然气来源的多元化。近几年,我国进口LNG的数量越来越多,有利于减少管道天然气气源可能造成的影响。未来一旦气态天然气存在缺口,LNG也能够及时补上,降低管道天然气供应减少的影响,保证我国能源安全。

在推动天然气价格改革方面,《意见》提出,推广天然气用户与气源方直接交易,消除或减少工业用户和民用用户在输配价格和终端气价上的交叉补贴,降低天然气综合使用成本,落实天然气接收和储运设施公平开放。中国金融信息网援引了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的观点表示,未来应重点解决居民用气和非居民用气价格的“双轨制”,完善我国居民用气价格机制。从民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需要看,至少有依次递进的三个问题要解决,即价格缺乏变化、对其价格严重的“交叉补贴”、缺乏含采暖的民用气调峰气价制度。

对于光伏行业,《意见》提出,今年将大力实施光伏扶贫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村级和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计划新建2000多个村级电站,总装机约30万千瓦。《经济参考报》援引晶科能源CE0陈康平的观点表示,要确保光伏扶贫电站的纯公益性质,不建议企业和政府合股持有光伏扶贫电站,把国家扶贫产业政策变相成为企业获利政策;建议政府按照公益工程BT模式吸引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和运维。

【分析研判】

《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在总结过往能源工作得失的基础上,对2018年能源工作做出合理指导和安排,促进能源行业健康发展。鉴于《意见》指导意义重大,因此发布后,受到媒体以及各相关机构的高度关注。其中,新华社、《经济日报》、人民网、中新网、央广网、《证券日报》、《每日经济报道》、中国证券网、澎湃新闻网、第一财经网等媒体先后发布原创报道,并引发大量媒体跟进转载。这些报道在对《意见》的内容进行介绍的同时,分别从《意见》对核电、油气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影响进行解读,预测2018年我国将进一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

在过去的一年,世界能源变局颇多,包括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欧洲各国公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特朗普访华中美签订能源项目大单、世行承诺2019年后不再为油气上游产业融资等事件,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总体上看,业内对传统能源发展谨慎乐观,倾向于唱高清洁能源。在这种形势下,《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出炉,在部署今年能源工作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大力提倡发展清洁能源。可以预见,受到《意见》的推动,以及各级政府、企业的大力推进,我国能源行业将向清洁化的道路持续前行。当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如新能源消纳、盲目扩张等问题在所难免,不过能源清洁化、绿色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光伏产业面临挑战 代表委员与业内专家齐出招促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3亿千瓦,稳居全球第一。

但与此同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境。首先,光伏发电量占比依然很低,且各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弃光问题仍亟待解决。同时,光伏补贴拖欠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据统计,到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达到1110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已占到近一半份额。此外,税费负担、光伏扶贫等也都是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正面临的问题。

【舆论观点】

全国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与业内专家聚焦光伏产业,纷纷出招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受到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首先,专家们针对各地光伏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光伏补贴拖欠等问题提出建议。《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的观点表示,应实施强制性配额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应用目标作为约束性考核指标,明确相关主体应承担的义务,为落实发展目标提供强力支撑。《中国能源报》援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观点表示,要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优化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发放及报审机制,加快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强制考核办法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中国经营报》援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的观点表示,补贴缺口变大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征收不到位,导致入不敷出,另外就是征收额度没有随可再生能源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国家要稳定光伏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稳定、规模化发展。

其次,部分专家针对光伏产业税费负担、加大光伏扶贫力度等问题发表观点。《中国能源报》援引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观点表示,解决光伏产业税费负担问题,一是要让光伏产业在市场化机制下发展,摒弃用指标压制发展规模的管理思路;二是要全面清理并减免光伏产业的各种税费;三是要通过市场化机制或者政策性措施解决光伏补贴资金问题。《经济参考报》援引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0陈康平的观点表示,应该高度重视光伏扶贫工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尽快将已投运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纳入新能源补贴目录,使光伏扶贫产业尽早产生扶贫收益。

此外,还有专家就光伏产业未来发展发表见解。《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PGO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秘书长周元的观点表示,2018年应该忙着重新布局。地面电站减少、分布式政策调整、补贴拖欠严重以及国际形势变化都需要光伏企业重新调整策略。《证券日报》援引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的观点表示,2018年我国光伏产业整体依然会保持强劲的上升趋势,新产品新技术相继问世,产品价格下降,整个行业逐渐进入平价上网阶段。

【分析研判】

两会代表委员与业内专家纷纷聚焦光伏产业发展面临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光伏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受到媒体以及各相关机构的高度关注。其中,《证券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能源报》《中国经营报》《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先后发布报道,并引发大量跟进转载。这些报道分别针对各地光伏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光伏补贴拖欠、光伏产业税费负担、加大光伏扶贫力度等问题阐述了专家们的观点建议。未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业内专家及各部门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光伏产业将逐步化解自身困境,整体依然会保持强劲的上升趋势,并有望在2018年迎来新的发展热潮。

责任编辑:admin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投稿信箱:tougao@yuqingz.com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