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路人的40年春运路:唯有乡愁和年味不变
央广网重庆1月31日消息(记者赵聪聪 通讯员李佳真)1月30日,距离2019年春节仅剩5天,重庆涪陵车务段长寿北站熙熙攘攘,随着一趟趟动车陆续靠站,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三五成伴走出列车,脸上挂满了回乡的笑容。
“出口向前,有序下车……”在站台边,客运员罗树才正指挥乘客有序出站。穿着蓝衣制服的罗树才显得高大挺拔,很难想象他已经59岁。铁路工作40年,今年也是罗树才在铁路战线上经历的40个春运。
罗树才是四川广安人,1979年,正逢襄渝铁路开通,年仅20岁的罗树才参加铁路工作,分配到华蓥市禄市站。“当时担任的是值班员,主要从事一些琐碎的站务工作。”回忆从前,罗树才一下打开了话匣子,禄市站是一个乡站,站台边是农田,候车室不足50平米,每天只有两趟绿皮火车,平日里乘车的人不多,反而“观众”很多。在当时,火车是个新鲜事儿,每当汽笛声响起,周围的村民纷纷赶到站边参观。
要说热闹,还是春运时节。罗树才对绿皮火车印象深刻,绿皮车的车速每小时不到60公里,价格便宜,其他交通方式也不发达,火车成为回乡旅客的首选。但由于以前,火车票购票方式单一,只能跑到车站窗口排长龙购买,春运时期一到,候车厅就挤满了人,大家背着大包小包,拿着馒头干粮,甚至抱着被子睡在购票厅买票,但都不一定能买不到,被抢光了。
罗树才站台组织旅客候乘(央广网发 通讯员李佳真 摄)
绿皮车上也异常拥挤,座位上,过道上,厕所间,只要有站立的空间都挤满了人。罗树才回忆,那时候车上的检票员都迈不开步子,车厢内还弥漫着“异味”,刺鼻难忍。车站内外人山人海,中国舆情网,除了站台工作人员,武警部队也要到各车站维持秩序。
“虽然条件艰苦,但绿皮车上也载满了乡愁和团圆的心。”罗树才告诉记者,同一个车厢的人,来自不同地方,挤在一起,很多人一坐就是好几天,他们聊家乡,聊一年的收获,分享回家的喜悦。绿皮车、熬夜、泡面味、蛇皮袋、拥挤……这些词汇就是那个年代年味的代名词。
90年代开始,铁路对“绿皮车”进行改造和淘汰,车速突破了每小时100公里。2006年,罗树才从襄渝线调到渝怀线彭水站。“不仅车速提升,车次也多了,每天20几趟。”罗树才说,彭水站的条件比禄市站好得多,站前广场、候车厅、休息室都配齐了。但火车不再是个稀罕物,由于城市交通的完善,客运汽车也很方便,乘坐火车的大多数是远途旅客,只是春运期间依然繁忙。
2013年,渝利铁路建成通车,罗树才调到长寿北站。“速度更快,旅途更舒适,高铁是铁路交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罗树才说,网络购票非常方便,智能化刷票进站快捷简便,车站秩序有条不紊,站内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工作与以前相比要轻松得多。高铁内空气清新,环境安静,躺在座椅上,乘客们开始享受旅途,高铁、动车成为回乡人的“新宠”。
一阵汽笛声响起,又一辆动车进站,罗树才整理了一下衣服,做好了迎接旅客的准备。他说,明年就要退休了,这是值守的最后一个春运。数十年来,他见证了铁路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只有春运,人来人往,依然充满温暖与乡愁。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资讯前沿][见证儋州30年巨变 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特别报道]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我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
- [资讯前沿]福山区法院开展“暖冬执行”集中行动
- [资讯前沿]柳传志十论中国芯未来之路:中国芯必生于民营企业
- [资讯前沿]孩子户口在公租房五年 可在所在学区就读
- [资讯前沿]C1驾驶证想增加D在哪办理 考什么科目
- [资讯前沿]“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果获克利夫兰奖
- [资讯前沿]沈阳全域拉网彻查 严控不法分子向老人欺诈销售保健品
- [资讯前沿]国家联合资源(00254):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尽快于7月31日前申请复
- [资讯前沿]瑞雪迎新年,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一片白雪皑皑
- [资讯前沿]砺护国之剑,铸为民之盾——灾难面前彰显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