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内源式建...中国农村研究网(5)
振兴乡村的主体是村社共同体全部成员,成员整体的素质通过村社理性影响着乡村振兴。现代性改变了过去村社成长的环境,同传统的乡村社区相比,当下乡村已不是封闭、固化的行动模式。在与乡村外部的交流中,各种新的元素影响到每个社员。一方面我们应该肯定,目前村民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在与社区外部的互动中,同时也存在着仪式文化不在场、民风衰落、文化建设短视化问题。一些不适合的文化被盲目引进乡村,而一些落后的传统文化依然有一定的市场,这些都不利于村社理性的健康成长。因此要通过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实行有策略分类型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构建文化课堂工程[14],要建立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既要鼓励农民走出去打工,也要欢迎农民返乡创业,同时还要吸引城市居民建设乡村,将大量现代性先进要素引入乡村。要提高乡村社区开放性水平,保留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吸收一切有益的成分。要以是否有益于乡村善治为标准,培育现代性的村社理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1).
[2]徐嘉鸿,贾林州.从“村社理性”到“村社制度”[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14(3):92-100.
[3]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297.
[4]温铁军等.解读苏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20-27.
[5]温铁军,董筱丹.村社理性: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一个新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8):20-24.
[6]陈靖.村社理性:资本下乡与村庄发展—基于皖北T镇两个村庄的对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7-39.
[7]何慧丽,邱建生,高俊,等.政府理性与村社理性:中国的两大“比较优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39-44.
[8]赵泉民,井世洁.转型期乡村社会资本生态:动态发展中的共存与互动[J].天府新论,2011(6):101-107.
[9]董筱丹,梁汉民,区吉民,等.乡村治理与国家安全的相关问题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4):79-84.
[10]王凤梅.1949-1978年中国农村传统文化观念的变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33-138.
[11]徐晓军.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J].浙江学刊,2001(4):74-79.
[12]PETERBE,DIETRICHR,Theda Skocpol(Eds.).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M].Cambridge,UK&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13]张英魁,李兆祥,孙迪亮.重视乡村精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8-1-26.
[14]刘达,韦吉飞,李晓阳.人力资本异质性、代际差异与农民工市民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58-6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