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没有鲁冠球的中国经济增长
昨天(10月25日)许多媒体都报道了中国企业家鲁冠球于当天上午逝世的消息。几乎所有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鲁冠球的产业帝国、资产规模和财富数量;几乎所有消息都描述了鲁冠球怎样把一个中国的乡镇企业打造成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家致富史;几乎所有回忆文章都讲到了鲁冠球的农民出身背景和随时代而进阶的企业家成长史……而所有这一切,不就是鲁冠球所处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背景及其过程的缩影么?
上世纪80年代,《光明日报》最早报道了鲁冠球与他的(公)社办萧山万向节厂的发展成就,向公众推出了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标杆,并由此呼唤更多的农民企业家破土而出,呼吁破除一切阻碍企业尤其是农村企业发展的各种体制和机制性障碍。那是一个改革大潮汹涌奔腾的年代,是需要破冰前行者而产生了众多如鲁冠球那样的改革者的年代。鲁冠球是幸运的,他幸运在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年代。鲁冠球是时代的产物,又利用时代极大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无数鲁冠球的命运之变又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改革开放,之所以改变了如鲁冠球者的命运,之所以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一言以蔽之曰,就是因为改革开放赋予了人们更大的自由。有了自由,人还是那个人,地还是那块地,但是,其所产生的创造力,其所结出的经济果实,比之以往则有巨变。鲁冠球的企业由踯躅而行的乡镇工厂而至健步世界市场的企业帝国,每一步无疑都是自由空间扩展的结果。将企业和企业家的经济自由以及所有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自由制度化、体制化,正是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也正是无数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的基本要件。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鲁冠球之幸,还不仅在于其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更在于其顺应时代大潮且在时代的浪潮中能够避风躲浪不断驭船而进。在鲁冠球才露尖尖角的年代,曾经有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应运而生。安徽傻子瓜子的年广久,天津大邱庄的禹作敏等等,大多都令人遗憾地退出了时代的舞台。而这些企业家的退出,则又从另一面展示了一个人、一个企业家与时代的互动及其结果。这些互动及其结果,更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营造适宜企业发展、企业家成长的政经环境和政商关系,如何将适宜企业发展、企业家成长的政经环境和政商关系制度化、体制化。这是鲁冠球与同时代企业家成长之成败对比的启示之一,也是人们今天纪念鲁冠球的深意所在。
时代成就了鲁冠球。但是,反过来说,没有鲁冠球那样的企业家,所谓中国制造、中国经济增长也都是不可想象的。今天回看鲁冠球的万向节工厂由乡镇企业到世界知名企业之路径,鲁冠球实无愧于人们所谓“浙商先驱”。在其之后,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可谓支撑起中国制造的大半个江山,实为中国经济繁荣的典型写照。当然,更重要的也在于,人们在回看鲁冠球之路时,还应留意其如何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自处其身、善处其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如何随境而安,随机而动,从而跟进潮流不断发展的经验。这些经验,同样是现在以及今后企业发展以及企业家成长所必需。
《白鹿原》描述的是中国农民如何在革命时代自处以及与时代互动的图景。如果接续《白鹿原》故事的话,那么,大可将鲁冠球及其同时代农民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作为故事的主线。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了鲁冠球们的成功,中国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