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将加快创建申报国际湿地城市
5月25日,记者从合肥城建部门获悉,肥西最大生态湿地公园预计10月1日正式开园。2020年将加快创建申报国际湿地城市,除了建设大型湿地项目外,还将补上短板,启动全市小微湿地调查摸清“家底”。
肥西版“中央公园”将拥有迷人湿地景观
潭冲河西起紫蓬山山脉连至大别山脉,东入派河接至巢湖,是穿越合肥西部组团中央,连接大别山余脉和巢湖“一山一湖”的山水生态廊道。
肥西正以潭冲河为基础,打造大型生态湿地公园。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位于城市边缘的内河潭冲河,逐渐演变成为城市新老城区的交汇中心河流,形成从城市边缘一城中心的角色转变,并将建设成为城市的中央公园。
此次建设的湿地公园范围为宏图中学段,公园东至派河大道,西至青龙潭路,南至潭冲路,北至仪武路,约55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2.23亿元。
根据设计方案,该段公园重点打造渡航广场、魔方水街、绿岛长堤、水岸广场、浪涌广场、天空之桥、花雕艺术园等主要景点,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将建设一座“健康之桥”,模拟生长的树枝,长短不一伸向两岸,充满动感,寓意生命在于运动。
公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对原有坑塘进行综合改造,由一系列下沉式绿地、景观池塘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雨水湿地,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将池塘、草地、栈道、花园有机结合,大量运用开花地被、开花水生植物,形成迷人的湿地景观。
目前,该公园主体工程已完成80%以上,正在进行绿化栽植、桥梁架设及游园道路道板砖铺设,6月底前绿化工程将全部完成,肥西最大生态湿地公园预计10月1日正式开园。
开园后,这里水随景流,人随水走,将又是一处市民晨练、漫步等休闲的好去处。
建立全市湿地资源本底数据库
湿地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和“生命的摇篮”。国际湿地城市,是国际上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最高、分量最重的一项荣誉。2019年8月,市政府印发了《合肥市创建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合肥随后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是合肥扩大国际影响,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有了这张重要生态名片,对提升合肥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促进国际化意义重大。
今年,合肥市继续以围绕巢湖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修复为重点,加强动态监测,开展湿地资源编目和湿地生态系统状况评估,编制湿地生态环境负面清单。重点加快环巢湖十大湿地项目建设,探索研究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有效模式,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根据要求,除了“呵护”建设好大型湿地外,合肥还将针对现有湿地保护短板,全面调查合肥市域8公顷以下的湿地资源,建立湿地资源本底数据库,为2020年创建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奠定科学的数据支撑。
对野生动物、植物群落抽样“摸底”
今年,合肥将全面查清市域11445平方公里范围内8公顷以下湿地资源,结合最新的航空影像、卫星遥感、国土调查、实地验证等技术,掌握全市湿地“家底”。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状态分析评估研究,比如面积、分布、所属流域、平均海拔、水源补给状况、主要优势植物种等内容,建立湿地动态监测机制。
除了摸底外,项目计划抽取一批湿地进行重点调查,抽样面积相当于2个小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湿地水环境、湿地野生动物、植物群落与植被、湿地保护与管理等调查内容,包括了解合肥湿地水鸟种类、数量和迁徙等情况。
业内人士指出,小微湿地具有水质净化主体功能,可从源头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还具有搭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兼顾缓解热岛效应、蓄积雨水、增进亲水空间等功能。实施有效保护管理后,可有效改善合肥地区人居环境。(徐启玖 记者 吴奇)